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纨香逸:李纨的佛系养仔日常 > 第18章 归宁泪

第18章 归宁泪

字字如重锤,敲在李纨心上。她起身,深深一福:“女儿亦作此想。只是兰儿启蒙在即,女儿才疏学浅,深恐误了他。将来……还望父亲多加指点,引他入那圣贤门径。”

“这是自然!”李守中转过身,语气斩钉截铁,“兰儿是我的亲外孙,他的前程,我责无旁贷。待他开蒙,我亲自为他筹划。”

辞别父亲,李纨脚步沉重地走向母亲杨氏居住的内院。药味弥漫在空气里,带着苦涩的沉重。撩开内室的帘子,只见杨氏半倚在床头,脸色苍白憔悴,眼窝深陷,往日一丝不苟的鬓发也略显凌乱。看到女儿进来,她眼中瞬间迸发出光彩,挣扎着想坐起。

“母亲!”李纨疾步上前,扶住母亲瘦削的肩膀。触手的嶙峋感让她鼻尖猛地一酸。这憔悴的妇人,与原主记忆中那个仪态端方、眼神锐利的母亲重叠又分离。恍惚间,另一个时空里,母亲病中强撑着为她煮粥、絮絮叨叨叮嘱的身影也浮现眼前。两世的牵挂与无力感汹涌袭来,泪水再也控制不住,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砸在杨氏盖着的锦被上,洇开深色的圆点。

“纨儿…我的儿…”杨氏的声音虚弱沙哑,抬手想为女儿拭泪,指尖却抖得厉害。她看着女儿一身素服,想着她年纪轻轻便守了寡,守着个稚儿在那样深似海的侯门里挣扎,心疼得如同刀绞。这世道!这吃人的礼法!她恨!可她更清楚,女儿若行差踏错半步,等待她的便是万劫不复的深渊。她能给女儿什么?除了这无用的眼泪和锥心的疼惜,便只有拼尽全力,在这牢笼般的规则里,为她寻一条相对安稳的生路。

“别哭…好孩子…”杨氏紧紧攥着李纨的手,力气大得不像个病人,“娘没事…就是…就是想看看你…”她喘了口气,浑浊的眼里满是深切的悲悯与无奈,“娘知道你苦…可…可咱们女人,命该如此!守着兰哥儿,把他平平安安养大,教他读书明理,将来…将来总有你的依靠,你的体面…千万…千万要守住了,熬住了…”

李纨伏在母亲膝头,泪水浸湿了被面。以前读红楼,只道李纨是封建礼教塑造的“槁木死灰”,一个扁平苍白的符号。可当她成了李纨,身处这密不透风的罗网之中,才真正懂得那份“槁木死灰”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怎样用尽全身力气去压抑、去顺应,只为在绝境中为儿子搏一个渺茫的未来。世人皆可站在后世高地批判她不够“鲜活勇敢”,可在这吃人的时代,鲜活与勇敢的代价,往往是粉身碎骨。清醒地看透又如何?正不破,局难出。千万个李纨,只能选择在规则里沉默地活下去。

杨氏喘息稍定,枯瘦的手指摩挲着女儿的鬓发,声音低微却字字清晰:“儿啊…你的嫁妆…是你最后的倚仗…定要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田地庄子,让你父亲寻可靠的人帮你照看…收益…娘替你收着…铺子…如今替你管着书画铺子和那两间吃食铺子的,都是娘从杨家带来的老人…还算尽心…收益也还过得去…你…你莫要声张,更莫要出挑…闷声…闷声过好自己的日子…好好教养兰儿…待他长大成人…总有…总有云开月明的一日…”

字字句句,皆是血泪凝成的生存智慧。李纨泣不成声,只能用力点头。

一夜无眠。次日清晨,李纨不得不辞别。杨氏倚在床头,目光死死追随着女儿的背影,首至帘子落下,隔绝了视线。那目光里的千般不舍、万般牵挂,沉甸甸地压在李纨背上,让她几乎迈不动步子。马车驶离李府,车轮辘辘,载着满心的酸楚与沉甸甸的嘱托,驶回那金玉其外的牢笼。身后,是母亲倚闾的泪眼;前方,是稚子无邪的等待。她的路,依旧漫长而孤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