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纨香逸:李纨的佛系养仔日常 > 第18章 归宁泪

第18章 归宁泪

门帘轻响,张嬷嬷面色凝重地踏进东稍间,手里捏着一张素笺:“奶奶,门上递进来的,说是李府来的急信。.看,书,屋· ~无!错!内^容′”

李纨正坐在窗边看贾兰笨拙地搭着几块桐木小方,闻言心头一跳。她接过信笺,指尖带着不易察觉的微颤。展开,是父亲李守中熟悉的端严字迹,寥寥数语,却重若千钧:母病,思女甚切,盼归。

“母亲……”李纨低喃一声,信纸边缘在她指尖留下细微的褶皱。原主记忆中那位出自书香门第的母亲杨氏形象清晰起来——端方、严厉,一举一动皆可入画,对唯一的嫡女要求极高,晨昏定省、针黹女红、诗书礼仪,一丝不苟。可那双总是带着审视的眼眸深处,也藏着不容错辨的疼惜。出嫁前夜,母亲强作镇定为她梳头,那微凉的指尖拂过她发顶的轻颤,李纨此刻感同身受。

于情于理,她必须回去。然而,这身寡居的素服,便是无形的枷锁。

“备水,更衣。”李纨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她需先去叩开贾母的门。

荣庆堂内檀香袅袅。贾母斜倚在暖炕上,听李纨垂首禀明缘由,脸上露出几分真切的关切:“亲家太太病了?唉,上了年纪的人,最是难熬。你回去瞧瞧也是应当的。”她示意鸳鸯,“把我那匣子上用的燕窝,还有库房里那支老山参,给珠哥儿媳妇带上。回去好生侍奉汤药,也是你的孝心。”话锋随即一转,带着府中老祖宗的威严,“只是你身份不同,万不可久住,免得惹人闲话。规矩礼数更要时刻谨记于心。”

“是,孙媳明白,谢老祖宗恩典。-s?o,e¨o\.!i\n!f.o,”李纨深深一福。有了贾母的首肯,王夫人处便是不得不走、却注定艰难的一关。

荣禧堂的气氛截然不同。王夫人己得了消息,端坐主位,手里捻着佛珠,眼皮微抬,目光在李纨身上扫过,带着审视的凉意。自贾珠去后,李纨缩在院子里,安分守己得如同隐形,倒让王夫人那口郁积多年的怨气散了些许。

“既老太太允了,我也不好拦着你的孝心。”王夫人声音平淡无波,也示意周瑞家的取了些寻常的滋补药材,“东西带上,算是府里的心意。”她放下佛珠,端起茶盏,杯盖轻刮盏沿的脆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有几句话,你须谨记:回去是探病,莫要节外生枝。外男一概不见,言语更需谨慎,莫丢了贾家的体面。兰哥儿年纪小,经不得奔波吵闹,就留在府里。至于住几日……老太太既说了不宜久住,想必你也心中有数。”

字字句句,皆是敲打与禁锢。李纨垂眸,掩住眼底所有情绪,只恭顺应道:“是,太太教诲,媳妇谨记在心,不敢有违。”

回到东院,李纨的心才真正落回实处,却又被另一种沉甸甸的牵挂填满。她细细叮嘱素云、春芽并乳母:“好生照看兰哥儿,饮食起居按着旧例,不可贪凉,午睡莫要过了时辰。若有急事,速去回老太太或琏二奶奶。”她抱着懵懂的贾兰,在他柔软的脸颊上印下深深一吻,小家伙只当是玩闹,咯咯笑着去抓母亲的鬓发。李纨强压下心头酸涩,将他交给乳母,转身去收拾简单的行装。

翌日清晨,一辆青帷小车悄无声息地驶离了敕造荣国府那朱漆兽环的巍峨大门,碾过京城清晨微湿的青石板路,朝着李府的方向行去。μ卡t/卡′=e小¢?说??网?=( ??更\新#]¤最?快!

李府的门庭自是远不及国公府的煊赫,却自有一股端凝清肃的书卷气。李守中在书房见了女儿。他年近五旬,面容清癯,目光锐利依旧,只是两鬓染了更多的霜色。问过贾母、王夫人安好,话题便落到了李纨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到了贾兰的未来。

“珠儿己去,你…守节抚孤,是正理。”李守中的声音低沉,带着不易察觉的叹息,“兰儿,是贾珠唯一的血脉,更是你下半生的倚靠。他将来要走什么路,你想过吗?”

李纨迎上父亲的目光,坦然清晰:“父亲,女儿想好了。兰儿将来,必得走科举正途。”

“科举?”李守中眼中精光一闪,沉吟片刻,缓缓点头,“好。好!这才是安身立命、光耀门楣的根本之道!”他站起身,踱到窗边,望着庭院中一株苍劲的老松,声音压得更低,带着洞悉世事的沉重,“你身在贾府,当比我更看得清。那府里……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不过是虚架子。内里如何?子弟耽于逸乐,不修德业,只知坐吃山空!长此以往,倾颓之祸,恐不远矣。兰儿若困于其中,随波逐流,将来何以立身?走科举之路,跳出那富贵牢笼,方是正途!纵使艰难,却是堂堂正正、安身立命的根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