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杨家将的历史真相 > 第45章完结

第45章完结

过是借历史事件进行铺陈的戏剧故事,把它当做历史真相来解读,实在是有点南辕北辙。《贺后骂殿》触及了一定的历史事实,但离历史真相仍然相隔十万八千里,真实的历史远比《贺后骂殿》复杂曲折百倍。这里面有几个误区应该澄清:

其一,贺后骂殿这样的事,在历史上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之所以这样讲并不是说贺后没有那个胆量,而是因为在赵光义继位之时,贺后早已作古了。贺氏为赵匡胤的原配,是后周官员贺景思的长女,早于958年就已病逝,那时还是后周的天下,赵匡胤在柴荣手下听命。她的皇后名分是960年赵匡胤称帝之后追封的,赵匡胤死于976年,离贺氏去世已然相隔18年,所以贺后骂殿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其次,无论赵德昭还是赵德芳都没有受封过八王。“八贤王”的称谓只出现在民间传说和故事演义中,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记载。《宋史》卷二百四十四有“燕王德昭、秦王德芳列传”,赵德芳生前没有封王,更不要说八王了,他死后才被宋太宗追封为歧王, 后来改封楚王,徽宗时又改封秦王。赵德昭于乾德二年14岁时受封贵州防御使,任过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等重要职务,开宝六年又封兴元尹,死后追封魏王, 后又改封燕王。赵德芳兄弟两人的前后封号加起来也不够八个,而且与《贺后骂殿》中所说的亲王、良王、忠王、正王、德王和静王毫无干系。古代封王是非常慎重之事,多以被封属地为名,德芳与德昭的几个王号都是如此,而《贺后骂殿》中的几个封号与属地无关,反而与德行、操守或亲疏关系联系紧密,这显然离历史事实太远,更大的可能是虚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