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杨家将的历史真相 > 第40章完结

第40章完结

;,范仲淹身为朝中重臣不可能没有耳闻。但是仅仅因为自己的家世就让范仲淹称奇理由并不充分,无论是杨业还是杨延昭都算不上宋朝最顶尖的名将,比他们身世显赫的大有人在。

这里面应该还有范仲淹性格方面的原因,他出身贫苦乐于助人,尤愿帮助不得志者,杨文广的际遇一定也引起了他的某种同情。此时的范仲淹也是郁郁不得志,1024年当他初为京官时,曾写下“有客狂且淳,少小爱功名”,“风尘三十六,未做万人英”的诗句,豪迈之情溢于言表。20年过去了,范仲淹一度登上了权力的顶峰,成为当之无愧的“万人英”,但是从变法宠臣到被逐出朝廷重新回到边塞,55岁的范仲淹经历了人生从最巅峰处滑落的失意。惯看春月秋风的范仲淹见到45岁仍然在低级军官中打转的杨文广心中一定是别有滋味。

范仲淹还联络和帮助过许多著名人士,如胡瑷、李觏、张载和石介等等,或邀聘他们到自己的管界主持教务,或荐举他们出任朝廷的学官,或指点他们走上治学之路,经他指教和影响过的很多人,往往都各有所成。

乐善好施是范仲淹的天性,他喜欢提携后人或有潜力的人,无论那人时下如何不得志,将杨文广留在帐下符合他一贯的行事风格。另一方面,范仲淹是个老西夏,他在陕西的军旅生涯中逐渐形成了以守备为主、和攻为权宜的边防思想。范仲淹很注重在要地修堡建寨,他认为那是防御西夏铁骑的有效办法。也许杨文广正好具备他所倚重的才能,符合他对西夏作战的理念。杨文广毕竟是名将之后,很可能继承了祖上修建军事要堡的本领,日后的情况也证明,杨文广确实善于修筑。后来在韩琦手下,他奉命在秦凤路大修堡寨,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可惜的是,杨文广在范仲淹麾下并没呆多长时间,他如何跟随范仲淹征战,找不到任何记录和佐证。那时候范仲淹离其政治生涯的最辉煌处已渐行渐远,1045年底,他离开西部边防,之后一再被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