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地区是汉族士大夫最集中的地方。江浙人文荟萃,清朝科举取土,江浙为历科中举之最,汉族大学士也以江浙人最多,乾隆朝大学士徐本、汪由敦、梁诗正,为浙江钱塘人;陈世倌为浙江海宁人;史贻直,江苏溧阳人;刘纶,江苏武进人;于敏中,江苏金坛人;礼部侍郎沈德潜、刑部侍郎钱陈群以诗文称雄一时,亦是江浙人,其中任尚书、巡抚的官员更多。另一方面,江浙地区又是鼓吹反清复明思想的大本营,清初顾炎武、黄宗羲、陈子龙等皆是颇有影响的抗清人物。清代著名的文字狱,康熙朝的庄廷拢《明史》案,雍正朝的吕留良案,其代表人物又都为江浙士人。此外为吕留良鸣冤的齐周华,《西征随笔》案中的汪景祺、乡试命题案中的查嗣廷也都是浙江人。在皇上心目中,江浙的确是个“民滑吏疲”,——需要恩威并施的地方。
出于“怀柔”的目的,为体现崇文重道,皇上在第一次南巡时把殿本的《二十二史》、《十三经》等分别赠给南京的钟山书院、苏州的紫阳书院、杭州的敷文书院。当四库馆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竣工之后,又因“江浙为人文渊薮”之地,在第六次南巡时令将其一部存放于杭州文澜阁、一部存放于扬州文汇阁、一部存放在镇江文宗阁。另外四部均放在政治中心——北京皇宫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渊阁、盛京皇宫的文溯阁,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足见他对江浙地区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