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既非“西师”,亦非“南巡”),都离不开对乾隆初政的重新探讨,包括那些不合众议的内容。
所谓“乾隆中期”(即“马上朝廷”),打算以南巡为中心,把好多事情都串起来,特别是跟“养民”相对的“教民”有关的那些内容,包括“文字狱”等不算小的题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也是希望大家一起来探讨的问题之一),像写故事一样,逐段逐年的一个个写下来。
现在献给大家的这本《马上朝廷》,就写的是乾隆朝这一段时间,大约三十三年的历史。
如果说,在乾隆朝的前一个阶段,主要还是从传统儒家的理念——如“回复三代”——来治理国家,到了这一个阶段,却更多地表现了清人统治的“满洲特性”,这不是简单的“宽严之辨”、“由宽变严”,而毋宁说是再现了他们“马上治国”的特征。
是好是坏,还请大家批评!
一、首次南巡
1.马上天子
从所谓“养教兼施”、“先养后教”的宗旨出发,在乾隆初政的十几年时间里,政治的重点集中在了“养”上,而在其后一个很长的时期里,可以说它就转向到“教”(“文教”、“教化”)上去了。昔人有云:孔子治术有三,曰养、曰教、曰治。(1)乾隆一朝,也未始不可以这样作阶段划分。
在乾隆朝的阶段划分中,我曾把“乾隆初政”作为它的第一个阶段,并把其结束时间定在乾隆十五年前后。这本带有一定的任意性,在任何阶段划分中,恐怕都是难以避免的。但它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从十六年起,皇上开始南巡,——他后来曾一度把“南巡”与“西师”当做毕生的两件大事,——同时,开始了乾隆朝第一波的文字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