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纨香逸:李纨的佛系养仔日常 > 第14章 流言起微末

第14章 流言起微末

!”他越说越怒,几步就要冲下座位,看那架势,似乎要当场执行家法。

“政儿!”贾母一声断喝,威严顿生。她脸色也沉了下来,带着不容置喙的护犊之情,目光锐利地看向贾政,“你做什么?今日是宝玉的好日子!他才多大?五岁的孩子懂什么?不过是瞧着姐妹们穿得鲜亮好看,说两句孩子气的实话罢了!值当你发这么大脾气?吓着我的宝玉,我可不依!”她一边说着,一边己伸出手臂,将吓得小脸煞白、瑟瑟发抖的宝玉紧紧搂进怀里,用帕子心疼地擦拭着他额角的汗珠,柔声安抚,“不怕,不怕,我的心肝肉,有老祖宗在呢!你老子糊涂了,咱不理他!”

贾政被母亲当众呵斥,一腔怒火被死死堵在胸口,烧得他五脏六腑都疼。_h*o?n`g\t\e·x?s~..c~o~m/他脸色铁青,嘴唇哆嗦着,看着母亲怀里被护得严严实实的宝玉,再看看满堂或惊愕或尴尬或事不关己的目光,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夹杂着巨大的羞愤涌上来。他重重地喘了几口粗气,终究不敢违逆母亲,只能狠狠一甩袖子,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母亲…您…您就惯着他吧!”说罢,竟不顾满堂宾客,转身大步流星地冲出了花厅。

一场风波,在贾母的强势弹压下,草草收场。席面很快又重新热闹起来,丝竹再起,觥筹交错,仿佛方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从未发生。只是那欢声笑语之下,终究蒙上了一层难以言说的尴尬和微妙。

李纨自始至终,安静地坐在角落,看着这场闹剧上演、落幕。她轻轻拍抚着被刚才那声怒喝惊得有些不安的贾兰,眼神平静无波,心底却是一片冰凉。贾政的暴怒是真,贾母的溺爱更是真,而这满堂的粉饰太平,更显出这钟鸣鼎食之家内里的规矩败坏。一个五岁的孩童,在如此重要的场合,说出这等惊世骇俗、悖逆伦常的“高论”,竟被一句“孩子话”轻轻揭过。那日后呢?这样的性子,在这样的溺爱纵容下,会长成何等模样?她不敢深想,只觉得一股寒意顺着脊背悄然爬升。

果然,自那生辰宴后,贾政痛定思痛,发狠要亲自督导宝玉的学业,立意要扳正他这“离经叛道”的性子。头两日,他下了衙门便铁青着脸将宝玉拘到书房,勒令其读书习字。宝玉哪里受过这等苦楚,对着那些方块字只觉得头昏脑涨,如坐针毡,眼泪汪汪,字写得歪歪扭扭,如同蚯蚓爬。贾政看得火起,戒尺都拿了起来。可消息立刻便传到了贾母耳中。

“我的宝玉才多大?身子骨又弱!那起子劳什子书,晚些读又能如何?政儿是想逼死我的心肝吗?”贾母在荣庆堂里发了话,语气森然。王夫人更是哭哭啼啼,首说宝玉被吓着了,夜里惊悸不安。

贾母一声令下,鸳鸯便亲自去书房将哭成泪人儿的宝玉“解救”了出来。贾政看着母亲身边大丫鬟那平静却不容置疑的脸,再看看儿子如蒙大赦、奔向祖母怀抱的背影,满腔的严厉和期望,再次化为一声沉重的叹息,消散在空寂的书房里。如此三番两次,贾政的督促便彻底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宝玉依旧整日混迹在姐姐妹妹、丫鬟婆子堆里,闻着脂粉香,听着莺声燕语,乐得逍遥自在。

李纨院子里的日子,却像后院的菜畦,在西月的暖阳下按着自己的节奏,平静而踏实地生长着。

一岁两个月的贾兰,正是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仿佛一颗吸饱了春雨的新笋,每一天都带来新的惊喜。他不再满足于被抱着,常常扭动着小身子要下地,扶着炕沿、桌腿,或者紧紧抓住李纨的一根手指,摇摇晃晃地迈开小短腿。每走一步,那藕节似的小腿都颤巍巍的,小脸上却满是兴奋和骄傲,嘴里咿咿呀呀地喊着:“娘…走…走…”

李纨的心,被这小小人儿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填得满满当当,软得一塌糊涂。她格外精心地照料着贾兰的身体。辅食一日三餐,变着花样地做:时令的菠菜泥、嫩嫩的蛋黄羹、熬得浓稠软烂的鱼茸粥、加了山药红枣泥的米糊…务必新鲜、软烂、营养。她深知春日阳气生发,也是小儿易感风邪的时节,照顾得格外仔细。天气晴好的午后,她必会抱着贾兰,或者牵着他的小手,在小小的院子里散步。

“兰儿看,这是桃花,粉粉的,好看吗?”她指着墙角那株开得正盛的桃树。

“花…花…”贾兰仰着小脸,努力地学着。

“对,花。”李纨笑着,又指向廊下几盆刚抽出新叶的兰草,“那是兰草,和兰哥儿的‘兰’字一样哦。”

“兰…兰…”小家伙学得更起劲了。

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纨抱着儿子,或牵着他的小手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