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腻,几无颗粒感。
再次回到木桌前。
红磷粉末铺开。沈嘉岁亲自拿起一根新削的木片,蘸取这刚刚得来的晶雪——高纯度升华硫磺粉末。确保粉头圆润饱满。
“倾城,看好了。”
所有人屏住了呼吸。整个“实验室”只剩下柴火燃烧的哔啵声。
沈嘉岁捏着那小小的木片,尖端对准红磷粉的边缘。力道稳定,不疾不徐,用力一划!
嗤啦!!!
一道炫目的橘黄色火光骤然从木棒的顶端爆开!那光极其耀眼,伴随着一声轻脆又充满力量感的爆鸣!
一股轻微但绝对无法忽略的、带着独特硫磺味的气息瞬间散开!一朵小小的、跳动着的炽焰,稳稳地停驻在木棍顶端,尽情燃烧!
成功了!
“着了!着了!真的着了!娘亲的书没骗人!嫂嫂你的法子太神了!”
燕倾城激动得语无伦次,又蹦又跳,死死抱住沈嘉岁的胳膊,对着那跳跃的小火苗又笑又叫。
沈嘉岁捏着这根燃烧的火柴,看着那跳动的火焰,感受着指尖传来的真实热量。
这一刻,比那日的红磷更加震撼!这不再是黑暗中的摸索,而是掌控了真正的火种。
“‘火柴’,能瞬间取火的工具,便捷、轻小、不惧风!”沈嘉岁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她小心地捏着火柴,直到它燃尽熄灭,只剩一小段焦黑的木梗。
“有了它,樵夫无需燧石,船队不畏风雨,行商不必担心火星浸湿,甚至军营夜袭……”
她深吸一口气,缓缓环视众人,目光最终落在兴奋的燕倾城和一直默然注视的燕回时身上。
“这火种能点燃,第一份功劳归你娘亲贾卿茹!没有她的笔记和慧心,我们连路在何方都找不到!”
她看向燕倾城,话语诚挚而带着对前人的敬意,“第二份,归我妹妹倾城!没有你这般辛苦掘矿,没有你坚持不懈的劲头,我们走不到这一步!”
她最后看向丈夫,眼中含着感谢,“第三份,当属你大哥点金之语,一语道破天机!”
……
翌日。
晨光初透窗纱,薄薄一层浅金,落在静远堂前栽的海棠花上。
沈嘉岁刚在案头展开几份南边流徙灾民的安置细账,就听见轻快的脚步声伴着一阵风似的冲进了小书房。
“嫂嫂!嫂嫂!”燕倾城脸蛋红扑扑的,眼里闪着迫不及待的光,怀里跟揣着宝贝似的紧紧抱着那本已经翻出毛边的小册子——母亲贾卿茹留下的手札,如今里面空白处添满了沈嘉岁密密麻麻的西晋文字注释。
“瞧把你急的,”沈嘉岁放下朱笔,失笑摇头,“又看上什么‘宝贝’了?”
燕倾城把小册子小心翼翼地摊开在沈嘉岁面前,指着一段墨迹清晰的新译文,声音激动:“这个!娘亲写的‘精盐提取之法’!是不是我们平日吃的那种,像水晶雪粒似的?”
她回忆着在驿站里偶然见过的官盐模样,“比家里柜子上放的那粗盐疙瘩瞧着顺眼多了!”
沈嘉岁唇边的笑意淡了些,目光落在“精盐”二字上。
“那‘水晶雪粒’是贵人们专享的贡盐,”她声音里掺杂着一丝几不可察的涩意,指尖点了点小册子里提到“粗盐”的地方,“倾城,我们平日嚼的,是这种东西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