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 > 第91章 少帅密室吐真言

第91章 少帅密室吐真言

……我怕啊。”他抬起头,望向于学忠,那双曾经意气风发的眼睛里,此刻充满了迷茫和深重的忧惧,像一个骤然失去庇护的孩子。“我怕东北这偌大的家业,在我手上……守不住。我怕对不起先大帅……我怕对不起三千万关东父老……我怕……成为千古罪人。”

炉火的光芒在他脸上跳跃,映照出深深的疲惫纹路。这一刻,他不是那个手握重兵、号令一方的少帅,只是一个在历史洪流和内外交困的巨大压力下,感到孤立无援、前途莫测的年轻人。书房里只剩下炭火细微的噼啪声和他沉重而压抑的呼吸。

!于学忠静静地看着他,心中翻涌着难以言喻的酸楚。他理解这份恐惧的重量,它压在每一个东北军将领的心头。他走到书案旁,拿起紫砂壶,沉稳地为张学良和自己各斟了一杯热茶。袅袅热气升腾,带着龙井特有的清雅香气,稍稍驱散了些许寒意和阴霾。

“汉卿,”于学忠的声音放缓,带着兄长般的厚重与坚定,他将茶杯轻轻推到张学良面前。“你的怕,我懂。这不是怯懦,是责任,是重担在肩。先大帅创业维艰,你我皆知。东北今日局面,更是如履薄冰,外有强邻虎视眈眈,内有各方势力盘根错节。”

他顿了顿,目光如磐石般沉稳,直视着张学良的眼睛:“但正因如此,你更要稳。你是东北军的定盘星,是这白山黑水的主心骨。你的心若乱了,下面的人心就散了。南京的电报,是压力,也是试探。日本人咆哮,是威胁,更是虚弱!他们不愿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更不愿看到东北真正融入中央!他们的‘断然措施’?哼,九一八之前,他们敢吗?现在有南京这面旗在,国际国内,众目睽睽!他们动手,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于学忠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带着一种沙场宿将洞穿迷雾的锐利和力量:“至于裁军整编,兵工厂归属……事在人为!南京要的是形式上的统一,我们东北军要的是保境安民的实力!这中间,有的是周旋的余地。汉卿,记住,枪在我们自己手里,兵工厂的机器还在沈阳城转动!只要东北军上下齐心,抱成一团,他南京派来的接收大员,也只能是看看账本,听听汇报!关键,在于我们自己不能乱,不能散!”

他向前倾身,压低声音,每一个字都敲在张学良的心坎上:“少壮派的热血,要用在刀刃上,用在打鬼子、保家乡上!元老们的疑虑,要用实打实的东北利益去化解!眼下最要紧的,是稳住阵脚,整军经武,让南京看到东北军的不可或缺,让日本人看到东北军的骨头还是硬的!时间,在我们这边!”

张学良怔怔地听着,眼中的迷茫和恐惧如同冰雪在炽热的阳光下渐渐消融。于学忠的话语像一根定海神针,稳住了他动荡的心神。他端起茶杯,滚烫的茶水入喉,一股暖流伴随着于学忠话语中蕴含的力量,缓缓注入四肢百骸。他长长地吁出一口气,紧绷的肩膀松弛下来,脸上重新恢复了属于少帅的坚毅轮廓。

“孝侯兄,”他放下茶杯,声音恢复了沉稳,带着一丝感激和决断,“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我……一时心浮气躁了。你说得对,稳住!稳住东北军,就是稳住东北!南京那边……”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会亲自斡旋。日本人,哼,兵来将挡!我张汉卿,也不是吓大的!”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猛地拉开厚重的丝绒窗帘。午后的阳光带着冰冷的温度,瞬间涌入书房,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微尘。窗外,帅府庭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枝头的冰凌折射着清冷的光。他望着这片属于张家的基业,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深远。

“孝侯,”他没有回头,声音清晰地传来,“替我走一趟北大营和东塔机场。看看整编后的队伍士气如何,看看新到的那些‘中央’教官,到底有几斤几两。还有兵工厂那边,进度不能停,尤其是新式迫击炮的试制,盯紧点。我要知道最真实的情况。”

“明白!”于学忠霍然起身,立正领命,军靴后跟轻轻一磕,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知道,少帅的心神暂时稳住了,而新的任务已经下达。北大营、机场、兵工厂……这些要害之地,此刻必然也成了各方势力窥探和角逐的焦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