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 > 第91章 少帅密室吐真言

第91章 少帅密室吐真言

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的巨大压力下,首次向于学忠透露对南京政府的真实疑虑与对东北未来的深重忧虑。!幻/想′姬\ !更¢歆^醉!快′于学忠既要安抚少帅,又要警惕潜伏的危机(军统特工、日本间谍),并在归途中遭遇精心策划的刺杀,其替身身亡,暴露内部谍影重重。

奉天城头,青天白日旗在腊月凛冽的朔风中猎猎作响,取代了飘扬十余年的五色旗。旗帜易换,并未立刻带来万象更新。帅府深处,少帅张学良的私人书房“养心斋”,却比往日更显压抑沉重。壁炉里的柞木炭火噼啪作响,驱不散彻骨的寒意。厚重的紫檀木门紧闭,隔绝了外间的一切声响。空气里弥漫着未散的雪茄烟味、新沏龙井的微苦清香,还有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紧绷感。

张学良背对着门口,站在巨大的满洲全图前。地图上,东三省的山川河流、铁路城镇历历在目,如今却被那面新旗覆盖。他身形依旧挺拔,但肩背线条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疲惫。他没有穿笔挺的军装,只着一件玄色暗云纹的缎面长袍,更添几分深沉。手指无意识地划过地图上“奉天”的位置,指尖冰凉。

于学忠静立一旁,军装一丝不苟,肩章上的将星在炉火的映照下偶尔闪过一点微光。他目光沉静,如同深潭,将少帅背影的每一丝细微颤动都收入眼底。易帜之夜万众欢呼的喧嚣仿佛还在耳边,但这间密室里涌动的,却是更为复杂汹涌的暗流。他知道,此刻的少帅,正站在风口浪尖,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巨大压力——南京方面的审视与猜忌,日本关东军毫不掩饰的恫吓与威胁,东北军内部元老们无声的疑虑观望,甚至还有那些少壮军官们难以按捺的激愤。

“孝侯,”张学良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寂静。_萝/拉~晓+税′ `冕¨费?阅.黩·他没有回头,“这旗,挂上去了。”

“是,汉卿。”于学忠的声音平稳而有力,带着抚慰人心的力量,“关东父老,四万万同胞,都看着呢。这一步,是正道。”

“正道?”张学良猛地转过身,清俊的脸上带着一种近乎痛苦的复杂表情,双眉紧锁,眼中血丝清晰可见。他几步走到宽大的红木书案前,手“啪”地一声重重拍在厚厚一叠电文纸上,震得笔架上的狼毫笔微微晃动。“你看看这些!南京的电报,一封接一封,催促整编!催促裁军!催促将东北兵工厂、东北大学悉数南迁!他们把我张汉卿当成什么了?把我三十万东北子弟兵当成什么了?是砧板上的鱼肉,任其宰割吗?!”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在密闭的空间里回荡,带着积压已久的愤懑和不平。那份在公开场合维持的从容镇定,在这间绝对私密的斗室里,终于裂开了缝隙,露出底下汹涌的岩浆。

于学忠的心猛地一沉。他上前一步,目光扫过那堆电文,最上面一封抬头赫然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他没有翻看内容,目光重新落回张学良脸上,带着深切的忧虑。“汉卿,冷静。”他沉声道,“易帜是国策,整编亦是国策。南京方面……或有其全局考量。”

“全局考量?”张学良发出一声短促而冰冷的嗤笑,眼神锐利如刀,“他们的考量,就是削藩!就是要把我东北军彻底拆散、肢解!让我张学良变成一个空头司令!孝侯,你比我更清楚,我们东北军是靠什么在关外立足?靠的就是枪杆子硬!靠的是这兵工厂日夜不停造出来的家伙!靠的是讲武堂培养出来的一批批忠勇军官!现在呢?拱手让人?任人予取予求?”

他猛地抓起一份电文,手指因用力而指节发白,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还有日本人!孝侯,你看看关东军司令部那份最后通牒!措辞强硬,近乎侮辱!指责易帜破坏了‘帝国在满洲的特殊权益’,威胁要采取‘断然措施’!他们在我奉天城下演习,耀武扬威!他们的间谍,像耗子一样在城里到处钻营!杨宇霆、常荫槐的血,才干了几天?!他们以为杀几个人就能吓倒我张学良吗?!”

“汉卿!”于学忠的声音陡然加重,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压下了张学良濒临失控的情绪。*看`书.屋` ?追¨嶵?欣.章^結~“慎言!隔墙有耳!”

这四个字如同冰水浇头,让张学良沸腾的怒火骤然一窒。他喘着粗气,胸膛剧烈起伏,眼神中的狂躁渐渐被一种深沉的痛苦和无力感取代。他颓然坐倒在宽大的太师椅里,仿佛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他抬手用力揉着刺痛的太阳穴,良久,才用一种近乎梦呓般的低沉声音,吐露出深藏心底、从未向任何人道出的恐惧:

“孝侯兄……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