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 > 第59章 整顿军备夜巡营

第59章 整顿军备夜巡营

初春的奉天,寒气并未因季节更迭而退却半分。微趣晓税罔 已发布罪薪章劫大帅府深处,张作霖停灵的内堂,香烛燃烧的气味与纸钱灰烬的焦糊纠缠在一起,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进出之人的心头。青烟袅袅,盘旋在巨大的“奠”字和素白帷幔之间,光线昏暗,唯有供桌上两盏摇曳的长明灯,映照着张作霖遗照上那双曾经睥睨关东的锐利眼睛。肃立两侧的卫兵,钢盔下的脸庞绷紧如铁,眼神却无法全然掩饰那一丝茫然与无措——擎天之柱骤然崩塌,这偌大的奉天城,这数十万东北军,未来的路在何方?

于学忠一身墨蓝色将校呢军常服,肩章上的将星在昏暗中沉凝无光。他独自站在灵柩侧前方,离那口沉重的楠木棺椁仅一步之遥。冰凉的寒气似乎正透过棺木丝丝缕缕地渗出来,侵入骨髓。他凝视着大帅遗像,那目光深邃,仿佛要穿透相纸,回溯过往的岁月。从辽南投效,得大帅赏识提拔,讲武堂的锤炼,巨流河畔的血战……一幕幕在眼前闪过。最后定格在皇姑屯那扭曲如麻花般的铁轨、焦黑的车厢残骸,以及那惊天动地的巨响——那一刻,天地似乎都倾覆了。

“大帅,”他喉头滚动,声音低沉得只有自己能听见,带着一种近乎承诺的沉重,“汉卿……少帅,我于孝侯定当竭尽驷钝,肝脑涂地。”他微微躬身,深深一揖,额前垂下的几缕发丝扫过紧蹙的眉峰。直起身时,眼中最后一丝追忆的波澜已然敛去,取而代之的是磐石般的坚定。少帅张学良仓促继位,根基未稳,内有杨、常伏诛后潜藏的暗流与惊惶,外有日本关东军虎视眈眈,步步紧逼。此刻的东北军,看似庞大,实则如同惊涛骇浪中一艘失了主锚的巨舰,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整顿军备,重振军心,刻不容缓。

他转身,军靴踏在冰冷光滑的金砖地面上,发出清晰而孤寂的回响,一步步走出这令人窒息的灵堂。厚重的棉帘在他身后落下,隔断了缭绕的烟气和沉重的哀思。外间书房里,一份墨迹淋漓的《东北陆军整顿军令》静静躺在宽大的紫檀木书案上,落款处“张学良”三个字力透纸背,带着新主急于掌控大局的迫切。

“传令!”于学忠的声音在空旷的书房里骤然响起,打破了沉寂,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即日起,全军各部,严查军容风纪、枪械保养、粮秣储备、操练勤惰!凡懈怠者、废弛者、中饱私囊者、沾染恶习者,无论职级,一经查实,军法无情!我于学忠,亲自巡查!”他抓起桌上的铜铃,猛地摇动,刺耳的铃声瞬间穿透了府邸的压抑。·狐?恋\雯/穴, .埂^辛.醉¨全′

门外侍立的副官李振唐应声而入,身姿挺拔如标枪:“是!司令!卑职即刻通传各师旅团!”他的眼神锐利,透着多年军旅生涯磨砺出的干练与忠诚。卫士长王勇紧随其后,如同一尊沉默的铁塔,手习惯性地按在腰间驳壳枪的枪柄上,警惕的目光扫过四周。

夜色如墨,沉沉地泼洒在奉天城北大营。白日里喧嚣震天的练兵场此刻空旷寂寥,只有呼啸的北风卷着细碎的雪沫,抽打着高耸的了望塔和低矮的营房。几点昏黄的马灯在营区主要通道上摇曳,光线微弱,勉强勾勒出营房模糊的轮廓和哨兵裹着厚重棉大衣、缩着脖子的身影。

几匹战马的蹄声踏碎了夜的寂静,由远及近。于学忠端坐马背,李振唐与王勇一左一右紧随,身后是十数名精悍的卫士,马蹄包裹着厚布,行动间只发出沉闷的“噗噗”声。一行人宛如融入夜色的幽灵,悄无声息地穿行在营区之间。

于学忠的面容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异常冷峻,目光如同鹰隼,扫过每一处营房的门窗、每一个哨位、每一处堆放着杂物的角落。白日里喧嚣的军营,此刻在黑暗中显露出它疲惫、甚至有些松懈的底色。一处营房的后窗缝隙里,竟透出微弱摇曳的火光,伴随着一阵压抑的、带着满足的呻吟和几声低沉的嬉笑,与军营该有的肃杀格格不入。

“停!”于学忠猛地勒住马缰,声音不高,却带着刺骨的寒意。王勇早已会意,如同离弦之箭,几步便无声地潜至那扇透光的窗下。他屏息凝神,侧耳倾听片刻,随即猛地一脚踹开那扇并不结实的木窗!

“砰!”木屑纷飞。

屋内景象瞬间暴露在众人眼前:一盏如豆的油灯放在地上,昏黄的光晕里,几个只穿着单薄衬衣的士兵围坐一团,脸上带着一种病态的迷醉和松弛。¢n′e-w!t¢i^a′n.x_i!.!o·r-g·居中一个胡子拉碴的老兵,正眯着眼,贪婪地凑在一杆简陋的烟枪上,用力地吸着,烟锅里暗红色的火苗一闪一闪。一股甜腻而腐朽的奇特气味——鸦片的焦臭,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