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 > 第13章 土炕炉边,论道兴亡

第13章 土炕炉边,论道兴亡

刘汝明引着于学忠穿过营地,来到一处相对独立、但也同样简陋的土坯房前。*w.a,n_z\h?e,n¢g?s¨h-u/k′u\.!c′o?m~门口站着两名腰挎盒子炮、神情精悍的卫兵。刘汝明在门外立定报告:“报告总司令!于学忠营长带到!”

“进来!”冯玉祥洪亮的声音从里面传出。

于学忠掀开厚厚的棉布帘子走了进去。一股混合着土腥味、劣质烟草味和炭火暖意的气息扑面而来。屋子不大,陈设极其简单:一张土炕占据了小半空间,炕上铺着半旧的苇席,放着一张小炕桌。桌上点着一盏马灯,灯下摊着几张地图和几本书。炕下是一个烧得正旺的泥炉子,炉上坐着一个粗陶大茶壶,正滋滋地冒着白气。墙角堆放着几个弹药箱,墙上挂着一幅手书的《满江红》和一幅简易的全国地图。冯玉祥本人,就盘腿坐在炕上,正就着灯光翻阅一本厚厚的书,书名隐约可见是《资治通鉴》。他脱去了军装外套,只穿着里面臃肿的棉袄,像个朴实的农夫。

“学忠来了?坐!”冯玉祥抬起头,指了指炕桌对面的位置,声音温和了不少,脸上带着一丝笑意,完全没了下午在营门口时的冷峻。他放下手中的书,拿起炉上的大茶壶,倒了满满一大碗热气腾腾、颜色深褐的茶水,推到于学忠面前。“天冷,喝碗茶暖暖身子。粗茶,别嫌弃。”

于学忠依言在炕桌另一边盘腿坐下。土炕被炉火烘烤得温热,驱散了身上的寒气。他双手捧起那粗瓷大碗,滚烫的温度透过碗壁传来,浓郁的茶香带着一股苦涩的土腥味,却异常提神。他喝了一口,一股暖流从喉咙直下胃腹。

“多谢总司令。”于学忠放下茶碗,正襟危坐。

“别拘束。在我这,没那么多规矩。”冯玉祥摆摆手,自己也端起一碗茶喝了一大口,然后拿起炕桌上的旱烟袋,慢条斯理地装上烟丝,凑到炉火上点燃,吧嗒吧嗒地吸了几口。辛辣的烟雾在小小的土屋里弥漫开来。′歆+捖^夲`鰰?栈. .更¢芯*最.快/

“说说吧,”冯玉祥吐出一口烟,目光炯炯地看着于学忠,“长辛店那一仗,你是怎么顶住的?我听说你手下就百十号人,硬是扛住了张作霖一个骑兵团的冲击?了不起!”他的语气带着真诚的探询和毫不掩饰的赞赏。

于学忠没有立刻回答。长辛店的惨烈景象瞬间浮现在眼前:呼啸的炮弹、震耳欲聋的爆炸、冲天的火光、战马嘶鸣着倒下、士兵们被弹片撕碎、被马刀劈开……那些朝夕相处的面孔,一个个在硝烟中消失。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悸痛,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

“回总司令,没什么了不起。只是占了地利。长辛店外围有几处废弃的砖窑和土墙,地形复杂,不利于骑兵展开。我带着弟兄们提前占了那里,把仅有的两挺重机枪架在制高点,交叉火力封锁了骑兵必经的那片开阔地。剩下的就是死守,一步不退。骑兵冲得凶,但进了那片狭窄地带,速度就慢了,成了活靶子。我们用排枪、手榴弹招呼……就这么硬顶着。靠的是弟兄们……都没想着能活着下来。”他的声音到最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冯玉祥静静地听着,烟袋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他点点头,眼神锐利:“地形利用得好!兵不在多,在于用!以步制骑,打成这样,就是本事!那些战死的弟兄,都是好样的,是条汉子!”他顿了顿,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沉痛而犀利,“可是,再好的兵,再能打的将,摊上吴子玉这样刚愎自用、不知变通的主帅,也是白搭!他以为靠着长江天堑就能高枕无忧?以为英国人、美国人靠得住?笑话!”

冯玉祥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强烈的愤懑:“他吴佩孚要真是为了国家民族,就该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御外侮!可他呢?眼睛只盯着那点地盘,只想着做他的‘孚威上将军’!跟张作霖打,跟段祺瑞打,跟南方打!打来打去,耗尽的是咱们中国的元气!肥了的是那些洋人、买办和贪官污吏!现在好了,奉军入关,他吴子玉一败涂地,多少好儿郎的血白流了?多少像你于学忠这样的将才被埋没、被牺牲?!”

这番话如同重锤,狠狠砸在于学忠的心上。+3`巴.墈`书¢蛧¨ -已¨发.布,蕞,鑫.章?结`他虽然对吴佩孚后期的指挥也有怨言,但从未如此尖锐、如此直白地从根子上剖析过。他下意识地想为旧主辩解几句:“吴大帅…也曾励精图治,整军经武…”

“励精图治?”冯玉祥嗤笑一声,打断他,烟袋锅重重敲在炕桌上,“他治什么了?治得手下将领争权夺利?治得军饷层层克扣,士兵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