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将纳为小妾。这种道德败坏的人怎么能做管理国家财政的三司使。
连续两个三司使都被包拯弹劾了,仁宗皇帝很苦恼: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倒是谁来当这个财长合适啊?一天早朝,宋仁宗突然盯住了包拯,觉得由包拯担任三司使也是合造的人选。包拯也没多想,当场就把这个职务接受下来,他觉得这是皇帝对自己的最大信任,理当鞠躬尽瘁、为国效力。
由于包拯素来清廉,朝中百官皆无异议。就在这时,欧阳修立即写了一篇《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的奏章,极力劝谏宋仁宗不能签署任命书。他在奏章中指出,包拯连续参倒两任三司使而又让他接任该职,很容易让人怀疑他最初的动机,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让自已坐上这这个位置才这么干的。即使包拯问心无愧,也避免不了人们对这件事情的嫌疑。
这时候,包拯也觉得由自已任三司使甚为不妥,便向皇上递交了辞呈,但没被批准,只得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兼任这个重要职务。嘉裕六年(1061)年,才改任枢密副使。
庆历新政,范仲淹入朝而夏竦被逐一事,曾令国子监直讲石介十分兴奋。当时石介写了一篇《庆历圣德颂》,将范仲淹等人入朝称为“众贤之进”,将夏竦被逐说成是“大奸之去”。夏竦对此怀恨在心,开始想办法整石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