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大宋王朝·大地棋局 > 第48章完结

第48章完结

南唐使者见皇帝似乎陷入了沉思,一时之间也不敢多语。\餿-艘?暁*税!枉! ′冕/肺_岳?黩.

“对了,钟谟大人近来可好?朕去年年底听到消息,说是你国主将他流放到了饶州?”赵匡胤此时想起那日晚上看到的周世宗与李璟之间往来的表与书,不知为何,突然想问问钟谟的下落。

南唐使者听了,蓦然脸色大变,支支吾吾,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

“怎么?”

“这,这——”

“但说无妨。”

“钟谟不久前已经被我主赐死于饶州了。”南唐使者说话间,双手冰凉,额头已然冒出了颗颗汗珠。

“为何赐死?”

“我国主质问钟谟,说他与孙晟大人同使上国,为何孙大人死了,他却活着回去。钟谟大人回答不上来,便被国主赐死了。\r?u?w*e+n?5·.-o,r/g`”

赵匡胤闻言,心中不禁暗叹南唐几位使者的悲惨命运,黯然无语。

沉默片刻后,赵匡胤温言道:“你回去禀报你们国主,就说大宋乃继大周而立,周世宗遗志,朕自当秉承。不过,经过五代杀伐,如今天下思定,我大宋不欲天下再现兵戈。就请你们国主安心为好!”

赵匡胤说完,沉吟片刻,又用这样温和之语叮嘱南唐使者务必表达大宋南唐休动兵戈之意。

南唐使者听了这话,顿时面露喜色。他庆幸自己的出使基本得到完满的结果,知道自己至少不会像之前的几位使者那样被软禁在异国了。

赵匡胤很清楚,李璟绝不会主动出击——营建南都说明他已经没有北进的雄心了。赵匡胤也很清楚,李璟决不会听了自己的话而放弃战备,但是自己温和的答复,至少有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李璟的戒心,这样一来,自己这个新立的王朝就可能赢得时间。_鸿.特!暁\税·旺· ¢冕,废·阅?黩*

赵匡胤决定在明德楼上安排宴饮,他的目的是想借机让南唐使者看看京都的繁华。他先让南唐使者回驿馆歇息,说好晚上派人请他登楼宴饮。

他还有一个打算,就是要让何继筠在棣州俘虏的契丹军士也来看看东京的繁华,让他们震慑于大宋的国威,然后再把他们放回去。

南唐使者退下后,赵匡胤便在崇元殿内亲自安排起晚上宴饮的事宜。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宴饮,也许关系到新的王朝能否生存下去。如果这次宴请能够彰显国力,显示新王朝京城的安定与繁华,南唐在短期内就不敢轻举妄动。当他把这个意思向大臣们说明时,连智多星赵普也不禁暗中对赵匡胤的这个主意表示钦佩。

新皇帝赵匡胤下诏从当日的黄昏酉时起,赐酺三日,与民同乐,以此来祝福新王朝升平繁盛,也为欢迎南唐使者,此次宴饮按照特旨来办,不遵循常制。所谓赐酺,就是允许官吏、民间百姓聚集饮酒。因为自秦朝以来,法令规定三人以上聚集饮酒就要受罚。比如,在汉代如果三人聚集饮酒,就要罚金四两。

赵匡胤还安排殿中省负责宴饮所需的食物菜肴的准备工作,又特意吩咐有关官员立刻安排人手制作了山车、旱船,用于夜晚上灯后在御街上往来表演。此外,明德楼上的布置规格、明德楼下的诸军乐人等等,赵匡胤都一一亲自做了安排。

明德楼建在京城汴京内城的中心,在它的北面,经天街可以直达皇宫的正门丹凤门。这个丹凤门,就是后来著名的宣德门。在明德楼的南面,是宽阔的御街。站在楼顶可以看到龙津桥跨过蔡河,使御街得以直通南端的南熏门。明德楼建在高大的城楼之上,城门的入门都做侧脚,城门开圭角形门洞,圭角及木板大厚门都涂大红色漆,令人觉得非常坚固而壮丽。明德楼的建筑结构是二重斗拱承平座,两层都装着粗大的木栏杆,木栏杆都漆成朱红色,显得尤为华贵庄重。明德楼的楼顶有四个坡面,都覆盖了筒瓦,四条戗脊稍稍弯曲,将四个角儿骄傲地翘向天空。在这个宏伟壮丽的城楼上,可以眺望大半个汴京城的风光。

当晚,南唐使者是在官员的导引陪同下,从明德楼北门的东侧梯道登上城楼的。为了在南唐使者面前展示国都的繁华,新皇帝赵匡胤特意让赵普及陪同官员先带着南唐使者站到城楼垛口看看京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