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质摇摇头,欲言又止,叹了口气。!2,y,u,e¨d\u..-c.o?m!
“不过,朕以为范大人说得很对。好吧,朕要给李筠一个机会,让他回潞州!如果他能为我大宋安守上党,防备北汉,也是我大宋之福啊!另外,朕决定封李守节为武德使。陶爱卿,你速拟旨,让他过几日便与其父一起回潞州去吧。”
“是!”陶榖赶紧答应了一声,心里暗暗佩服皇帝的用心。陶榖长期侍奉周世宗,所依凭的不仅仅是溜须拍马、八面玲珑的功夫,他的才智,的确也在常人之上。他一听皇帝赵匡胤决定放李筠回潞州,而且封李守节为武德使,心里便不禁暗暗佩服。他知道,这个新皇帝在走一步险棋。这步险棋,表面上是再给李筠一次机会,对李筠有“退避三舍”之意,实际上却是将李筠置于一个危险的境地。李筠一旦回潞州,反叛的可能性很大,如果真的反叛,赵匡胤就会因为对李筠的宽容而赢得天下舆论的支持;如果李筠不反,则正中赵匡胤下怀。¢咸-鱼,看^书`罔? +已.发,布¢嶵\鑫/蟑¢洁,而且,他知道,新皇帝封李筠之子李守节为武德使,也显然并非一时之考虑,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武德使是个武阶名,这个职位,唐代叫做皇城使。武德使的职责,是掌管宫城门的锁匙、木契,按时开启宫城门。新皇帝封李筠之子李守节为武德使,是在向李筠示意,朝廷依然对他信任有加。同时,也未尝没有拉拢李守节以离间其父子之意。
白发苍苍的范质未想到赵匡胤最后竟然说再给李筠一次机会,并且还真的允许李筠继续留守上党,不禁心下大为感动。“陛下还是看重我的意见的呀!李筠呀李筠!你不要辜负陛下的信任啊!”范质为赵匡胤之言所感,一时间哽咽不能语,心里暗暗祈祷李筠能够理解皇帝的苦心。
七
夜晚开封城内的街市上,路人熙熙攘攘,一派繁华景象。崇明门内大街上,伫立着一座有着三层楼台的高大酒楼。酒楼名曰“会仙楼”,高耸在路边,颇为壮观,站在第三层朝北的窗口,便可看到北边汴河银灰色的河水自西向东缓缓穿城流过。¢d·a¨n_g′y`u′e`d?u`._c¢o¢m′如果是夜晚,白天的喧嚣声褪去,在这家酒楼里,可以听到汴河的水流之声远远传来。这家酒楼在京城已经经营了多年。自周世宗登基以来,京城比以前稳定多了,于是四方商贾日渐云集,京城里的酒店生意自然是日渐好了起来。陈桥兵变后,赵匡胤颁布了一系列措施,禁止滥杀与抢掠,所以京城内市不易肆,商家照常买卖,酒楼照常营业。加之近来汴河等几条河道疏通了不少河段,来往商贾数量与昔日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许多。会仙楼自然也沾了商贾来往增多的光,酒店从里到外,重新装饰布置了一番,酒楼大门口,从楼顶到大门,高高悬挂着几串大红灯笼,在夜色里远远望去,一片灯火辉煌,显得格外醒目。
不过,此时的赵光义丝毫没有心情去欣赏酒楼的辉煌与京城的夜景。他没有骑马,只带了两个随从,身穿便服,从圣院街一直往南,走过汴河上马军衙桥,脚步匆匆往崇明门大街上的会仙酒楼赶去。
赵光义带着两个随从一进会仙酒楼的大门,一个胖胖的红脸酒保便热情地迎上来打招呼。赵光义一摆手,将红脸酒保的热情挡了回去,铁青着脸,直接往二楼走去,两个随从紧随其后。
他们走上宽大的楼梯,上了二楼,又走过一段楼道,在一间包间门口停下。那包间门楣上,挂着一个名牌:仙人府。
赵光义在门口停了一下,看了一眼门上的名牌,随即伸出两手使劲一推,房间的门“嘎吱”一响,开了。里面的人似乎早知道有人要来,并没有锁住门。赵光义一使眼色,两个随从会意,往左右一站,守在了门口。然后,赵光义方才抬脚,稳稳当当地迈进了门槛。
包间里面,正中间是一张漆成黑色的八仙桌,屋里面有四个人:李筠、闾丘仲卿、儋珪、王彦升。李筠坐在上座,脸正冲着门。李筠的右手边,也就是从门口看去的八仙桌的左侧,大咧咧地坐着王彦升。闾丘仲卿本来坐在李筠的左手边,见到赵光义进屋,便匆忙起身离席,退到李筠身后,与本来就站着的儋珪并排站在一起。李筠、王彦升见赵光义进来,都未起身。李筠出于礼貌,只是向赵光义点了点头,王彦升则瞪眼看着赵光义。
八仙桌上,摆着一只银质酒注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