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杨家将的历史真相 > 第42章完结

第42章完结

这一切对于铺写杨家将颂歌的人来说显然太过平淡,将狄青与杨家将的身份倒置,把狄青的杰出表现转接到杨家将身上,更能体现杨家将的英雄形象,所以杨家将故事有狄青的影子也就不足为怪了。/秒/蟑^踕/暁¨税?枉_ .追?醉~薪¢漳/截\

侬智高平定之后,宋廷对有功之臣一一封赏,杨文广又回到了他曾经战斗过的西部,知渭州之德顺军,也就是渭州陇竿城。德顺军设于庆历三年(1043年),这里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西夏早有窥探之心。杨文广赴任不久,广西报告侬智高与大理国王又准备发兵。1054年6月,仁宗因为杨文广熟知广西情势,具备领兵才干,超升四级,提拔为供备库使,出任广西钤辖,兼判宜、邕两州,以防侬智高。广西钤辖是广南西路兵马钤辖的简称,负责广南西路驻军的训练教阅和赏罚。杨文广受此重任,自是尽心尽力,镇守广西十余年间,侬智高与大理国都不敢轻举妄动,侬智高最终死于大理国境内,边塞未发生大的战事,但杨文广的前途似乎并不明朗。

从历史上看,狄青不仅没有迫害杨家,反而有恩于杨文广,若不是他带杨文广南征,杨文广可能仍然埋没在军中。/k\a/y?e¨-¨g\e`.·c+o+m`通观两宋,除北宋开国诸将外,能够称得上名将的,北宋首推狄青,南宋首推岳飞,但俩人都含冤而死。如果说岳飞的罪名是“莫须有”的话,狄青之死比“莫须有”还冤。狄青没有害人,相反却屡次被害。打压他最为厉害的不是奸人,反而是名垂青史的欧阳修、文彦博、韩琦这些人。好不容易出了一个能打胜仗的狄青,却被文人多方弹压,单单从这一点看就可以明白,宋朝为何积贫积弱军力不强。

以“莫须有”罪名杀人的不是始自岳飞,而是始自狄青,再往前看,杨业也是受害者。宋朝自宋太宗以后,重文轻武的风气日渐浓厚,文臣一般都看不起武将。

从杨业到狄青再到岳飞都是被“疑”所杀,杨业因为监军的一句“岂非有他志”走上不归路,狄青因“朝廷疑耳”不得善终,岳飞则是在“莫须有”的罪名之下被处决,这些名将在功成名就之后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又都有着相同的下场,被疑即必死,没有什么道理好讲,被怀疑有罪就是有罪,只能认罪。~餿.嗖_暁?税?惘? ·首+发·不仅仅是宋朝,整个中国古代历史大体如此,这就是中国式的法律精神,不是疑罪从无,而是疑似从真,怀疑你有罪你就有罪,没罪也是有罪,在防患于未然的大旗之下,“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便成了冠冕堂皇的理由。(狄青事详见附录《狄青传》)

五 老骥伏枥

1064年,宋仁宗去世,英宗继位。杨文广因新帝登基又获得新的升迁机会。英宗身体虽然虚弱,但还算勤政,很想有一番作为。当时管军出现空位,英宗下决心挑选有才干的人充任。十月,他亲自检阅禁军将校武艺,期望从中发现人才,杨文广幸运地得以中选,被任命为龙神卫四厢大将军,兼成州团练使。

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是中央禁军的将领之一。凡升至都指挥使的都可以遥领团练。宋代的成州,属陕西秦凤路(今甘肃成县)。杨文广身为宿卫将领,不必到成州赴任,成州团练使只是个虚职,标志着杨文广的身份和级别。

当时杨文广已经65岁了,他被英宗选中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宋英宗之所以选中杨文广至少出于两点考虑,首先杨文广是名将之后,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有一定的名望。第二,杨文广曾经跟随范仲淹和狄青征战,有较为丰富的作战经验。这一点非常重要,当年跟随狄青的战将多数得到提拔,杨文广受赏识也在情理之中。除此之外,杨文广很可能还受到了宰相韩琦的推荐,杨文广与韩琦的亲信关系非同一般。

杨文广担任此职,在宋朝文臣眼中,是个莫大的荣宠。20多年之后的1090年,苏辙论述过这个职位的重要性,“自祖宗以来,以管军八人总领中外师旅”,对内平定骚乱,对外威服夷夏,任务非常重要。

治平四年(1067年)一月,35岁的宋英宗去世,神宗继位。不久,西夏又发起挑衅,十一月,神宗命韩琦判永兴军,兼陕府西路经略安抚使,统筹陕西全局。宋神宗时陕西四路合并为两路,一路为永兴路,治今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