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面对在俄罗斯的长期困难,纳粹策划者逐渐明白,让犹太人聚集在营地意味着可以毫无困难地实施大屠杀,这种原本漫不经心的想法如今正变得更加正式、更加冷酷。·兰_兰·蚊!穴! ?无·错¨内-容-随着稀有资源的逐渐枯竭,对于一个极具反犹色彩的政权来说,着手实施大规模屠杀并不需要太多考虑。当纳粹领导人意识到将有数百万张难以养活的嘴时,那些被关在波兰集中营里的犹太人无疑是现成又易得手的屠杀目标。
阿道夫?艾希曼早在1941年7月中旬就曾写道:“这个冬天很危险,我们不能再继续为犹太人提供食物了。现在要考虑的问题是,使用速效药剂杀死这些失去工作能力的犹太人可能不是最人道的方式。”老人、体弱的人、妇女和儿童,以及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被作为废品消灭掉,他们是“数百万”被屠杀者中的第一批,他们的死亡在入侵苏联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迹象。
一系列在规模和恐怖性上都前所未有的事件开始爆发。人们像牲畜一样被赶进南俄罗斯、乌克兰和西部草原的围栏里。在那里他们被分成两类:一类是可以劳作的奴隶,另一类则注定成为让其他人获得生存的牺牲品。`p-i?n?g′f/a`n+w`x`w_.!c+o`m*而大屠杀的直接理由无疑就是这些土地生产的小麦没能达到预期。
在巴黎,那里的警察自30年代末以来一直在对犹太及非犹太外国人进行秘密登记,驱逐犹太人的过程只不过是在已经交给德国占领者的索引卡片里快速查找,然后派出警卫把犹太家庭运到东方的集中营(大部分都位于波兰)。作为纳粹反犹主义制度化的一部分,其他被占领国家同样开展了犹太人登记工作,这使得驱逐那些被判定为多余的人变得更加容易。
当对入侵结果的希望破灭后,纳粹精英认为,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德国的问题。在1941年5月2日柏林会议召开后不到8个月,德国人又在柏林树木繁茂的郊区万湖(Wannsee)召开了另外一次会议,再一次涉及难以具体估算的数百万死亡人数。在1942年1月20日那个多雾的清晨,与会者得出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结论。在他们看来,屠杀犹太人只不过是一时的应对措施,种族灭绝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
不久之后,反击德国的步伐开始加快,来自伦敦和华盛顿的坦克、飞机、军备和物资被大量运往莫斯科。?武.4*墈_书, ~首*发+从波斯湾的阿巴丹、巴士拉、布什尔等港口向内陆进发,取道阿拉克(Arak)和库姆(Qom),直抵内陆的德黑兰,并最终翻越高加索进入苏联——这便构成了所谓的波斯走廊(Persian Corridor),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条重要的交流贸易网络。同时,一条穿越俄罗斯远东地区到达中亚的通道也被开辟出来。
俄罗斯与英国旧有的商业联系被再次激活。不过,运送物资和资源到摩尔曼斯克及俄罗斯北部的北极航线在18世纪至19世纪是极其危险的事,而且要面对经常出没于挪威北海沿岸的德国潜艇以及提尔皮茨号(Tirpitz)和俾斯麦号(Bismarck)这样的战列舰,因此需要极大的适应能力和勇气。很多时候,能够返回的船只连一半都不到,而且许多服务于这一航线的船员在战争胜利数十年后都没有因他们的贡献和勇气而受到表彰。
随着德国被赶出世界的中心地带,局势开始出现缓慢却坚定的逆转。希特勒的孤注一掷曾一度看上去将收获奇效:在征服欧洲之后,他的部队出现在伏尔加河岸边,眼看就要从南北两个方向成功地打通中亚。然而,当德军被无情、强制地赶回柏林后,这些成功一个接一个地烟消云散。
当希特勒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之后,他突然陷入了绝望。一份机密的英国报告显示,尽管在东线取得了明显的胜利,德国元首在1942年4月26日的一次讲话中却流露出清晰的疑虑和宿命论倾向,并且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出他的救世主情结。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希特勒是个不可理喻的冒险家、一个上瘾的赌徒。不过,他的运气很快就要用光了。
局势的转折点出现在1942年夏天。隆美尔在阿拉曼(El Alamein)受阻,这打乱了穆罕默德?阿尔?胡塞尼(Mu?ammad al-?usaynī)的计划,后者曾经让开罗的居民为犹太定居者准备好屋子和厂房,并由派到当地的、狂热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