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卫哲治疏参原任湖南盐驿道谢济世“纵子指官撞骗”,命逮讯谢济世。(50)
或谓胡中藻案非一般“文字狱”,而是针对“朋党”问题的,(51)其说亦不无可疑。(52)其间的打击目标多在一些官僚大吏。(53)于以下事例亦可见一斑。
据说,胡中藻案发生后,内外臣工震惊之余,感受各异。皇上交代即将离京赴任的浙江按察使富勒浑一个特殊任务:留心体察在籍的协办大学士梁诗正对此有无怨言?富勒浑在兵部时,是梁诗正的下属。没想到梁一本正经地表示,胡中藻罪有应得,并谈了自己仕宦多年的体会:“总之笔墨招非,人心难测,凡在仕途者遇有一切字迹必须时刻留心,免贻后患。”富勒浑不甘心,不久又借机到梁家,引出胡中藻的话题,梁则大谈为官之道:“一切字迹最关紧要,我在内廷时惟与刘统勋二人,从不以字迹与人交往,即偶有无用稿纸亦必焚毁。”皇上得到密报,很满意,在富的折子上批示:“梁诗正知惧,尚不至于怨望,何必探求?”过了两年又起用梁诗正为工部尚书,就是因为梁诗正“知惧”,已被文字狱吓怕了,驯服了。所以孙嘉淦批评当时官场风气:“趋跄谄胁,顾盼而皆然;免冠叩首,应声而即是”。(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