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马上朝廷(乾隆三部曲第二部 > 第14章完结

第14章完结

乾隆十九年五月,皇上奉皇太后自圆明园启銮,十二日驻跸避暑山庄。!白~马·书¨院? ¨芜,错*内′容+翌日御澹泊敬诚殿,召见自准噶尔来归的杜尔伯特新封亲王车凌等,垂询准噶尔内情。继康熙、雍正两朝用兵准噶尔之后,清人畏之如虎,轻易不敢言战。及至得知几年来准噶尔内乱确信,皇上认为机不可失,遂决定明年两路出兵平准。

七月,奉皇太后自避暑山庄启銮,取道内扎萨克昭乌达盟、卓索图盟、哲里木盟,前往盛京谒祖陵。八月亲登温德亨山,望祭长白山神;至松花江岸,祭江神。这还是皇上第一次来到白山黑水之间。九月,入盛京驻跸。

以盛京礼部侍郎世臣备办祭器潦草,且多错误,将其革职。复查出世臣诗稿中有“霜侵鬓朽叹途穷”、“秋色招人懒上朝”、“半轮秋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等句,降旨:夫纵情诗酒,最为居官恶习,以满员而官盛京,尚抑郁无聊,形诸吟咏,嗣后盛京各官,当深以此为戒。并命将此旨各书一通,悬之公署,令触目惊心,永垂炯鉴。

东巡的另一目的是接见使团,睦邻朝鲜。?卡~卡.晓.税`枉, ^更~鑫¨最^全,

十月,奉皇太后还京,第二次东巡历时一百五十三天。其后,皇上又于乾隆四十三年和四十八年,一共四次东巡谒祖陵,比他崇拜的祖父还多一次。史家评论,东巡谒陵表现出皇上对先祖的崇敬之心,而绝少游山玩水的主观动机。(3)

但满洲风俗每况愈下,却已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据说,平准决策之时,满洲王大臣内唯傅恒奏请办理,其他尽畏怯退缩。就要大规模用兵了,这怎么能行?返京越日,皇上即召见诸王满洲大臣等,谕:

朕此次恭谒祖陵,临幸故土,遍历山河形势,恭阅《实录》,仰见祖宗创业维艰。而众王贝勒大臣官员等辅佐亦为不易……尔等皆功勋后裔,盍思效法前人,报国立功,而惟守妻孥以求安逸,闻战阵而甘退缩。朕于此不无深憾焉。

特别申明,本朝乾纲独断,决不可随便“从众”:

总之朕总理天下诸务,惟据理独断。应办之事,断不为众所阻挠。如其不可,众虽强为奏请,朕亦断不允行。,q?i~s`h-e+n′p,a¢c!k^.-c¨o.m?是皆尔等所共知者。此用兵要务,朕筹之已审,岂以众人怯懦,即失机宜,半途而废?

但满洲臣仆,习气至于此极。朕若姑息因循,不速为整顿,振兴旧俗,数年后不知何所底止也!(4)

庚申,谕:新授贵州镇远镇总兵诺伦系满洲世仆,今用汉字奏摺,似此则满洲旧制,竟至废弃。嗣后各省提督总兵官内,如系旗员补授者,除本章着照例仍用汉字外,奏摺俱缮写清字具奏。

己巳,谕:从前朕曾降旨,满洲人等不许照依汉人取名。今吏部带领引见知县甘珠尔,身系蒙古。乃穿凿取甘露珠之意,写以甘珠露,甚属悖谬。著所有满洲蒙古官员之名,于写汉字时,祇按满洲字语气写,毋得似此混取汉字之义,反致将满洲蒙古话所取之名废坏。

次年二月,谕:八旗满洲世仆,祇缘伊等在京,相沿日久,是以未经停止考试汉文。然一染汉习,反弃旧风。朕深恶之,屡经降旨训诫。其东三省之新满洲乌拉齐等尤非在京满洲可比,自应娴习骑射清语,以备任用,非必考试始能为官也。(5)

虽“清语为国家根本”,(6)由于满族人多能熟练运用汉语文,平时乐于讲满语、写满文的人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满语文逐渐废弃不用,被汉语文取代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皇上的警惕,因此采取不少办法鼓励满洲人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如命令八旗三品以上大臣子弟须“娴熟国语、练习弓马”,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又确立宗室考试满语制度;设立族长,监督满语学习;编纂满语文工具书;停止“翻译考试”,以禁满族人热衷科举之风……

三月,谕:满洲风俗素以尊君亲上、朴诚忠敬为根本。自骑射之外,一切玩物丧志之事,皆无所渐染。乃近来多效汉人习气,往往稍解章句,即妄为诗歌,动以浮夸相尚,遂致古风日远,语言诞漫,渐成恶习。即如鄂昌身系满洲,世受国恩,乃见胡中藻悖逆诗词,与之往复唱和,实为丧心之尤。若读书徒剽窃浮华,而不知敦本务实之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