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掌管军机处和总理衙门,但他的“议政王”的称号却被永远地剥夺了。失势的奕自然非常需要帮助。李鸿章对待奕,暗中贬之为“庸鄙无远识”,明里却对其无比恭敬和支持,这就让他们两个结成了联盟。
李鸿章曾多次致函总理衙门,陈说办厂造船的必要。李鸿章提出的建厂造船的建议,得到总理衙门的赞同。
只有总理衙门的支持,力量还有点单薄,于是李鸿章寄希望于陈廷经。陈廷经系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时任巡视南城掌四川道监察御史,以通洋务、敢直言而名重京师。1864年10月,李鸿章致书陈廷经,从敌国外患和中外军力对比立论,阐明中国“及早自强,变易兵制,讲求军实”的紧迫性及其具体内涵;抨击顽固派抱残守缺,昧于大势。李鸿章这番颇带感情的议论,果真打动了陈廷经。1865年1月,陈廷经奏陈变兵制、筹海防,在广东等海边城市设局制造外洋船炮以“靖内患,御外侮”。清廷根据陈廷经的请求,让曾国藩、李鸿章会同商酌。时机到来了,李鸿章自然不会放过。
李鸿章在给朝廷的奏折中,首先陈述了办厂理念和就地购厂的理由,然后就提到陈廷经的奏折,“虽语焉不详,未得要领,而大致与总理衙门暨臣所筹议不谋而合。曾国藩平时亦持此论,自应遵旨商酌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