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 > 第255章完结

第255章完结

司马颙忐忑不安地回到长安城。?l^u\o¨l.a\b+o*o+k′.¨c!o^m?

司马越可不管梁柳之死赖不赖得到司马颙头上,他本以为司马颙能从此消停,万没料到这小子居然死灰复燃。他火速派出麋晃、贾龛(kān)、贾疋(yǎ)等人讨伐司马颙。说句题外话,贾龛和贾疋是堂兄弟,他们并非贾充后人,而是三国时期魏国杰出谋略家贾诩的曾孙。多年后,贾疋官拜雍州刺史,多次与匈奴汉赵王朝开战,为光复西晋而奋斗。关于他的事迹,后面还会提到。

麋晃、贾龛、贾疋很快杀了牵秀和马瞻,随后,大军将司马颙围困在长安城中。

司马越可不想跟司马颙这么耗下去。

公元307年2月,也就是新皇帝继位的翌月,司马越打算以怀柔手段诱出司马颙,遂让朝廷拜司马颙为司徒,并给司马颙传达口信:“只要你来洛阳,以前的事,咱们既往不咎。”

司马颙自知早晚城破人亡,他也不想再过这种提心吊胆的生活了。要死要活,来个痛快的吧!于是,司马颙出了长安城,往洛阳而去。果不其然,就在半路上,他被司马模(司马越四弟)派来的人截杀了。

自公元291年司马玮发动政变将司马亮、卫瓘两位重臣抄家灭门,到此时近十六年,这一连串把西晋王朝搅得天翻地覆的政变加混战,终于随着司马颙和司马颖双双魂归西天而告一段落。¢鸿*特¢晓.说\王· `追,蕞!薪/璋\结?司马越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在历史上,关于西晋王朝的这段动荡,有个专有名词——“八王之乱”。八王,指的是八位藩王。让我们来回顾一遍,他们分别是——

汝南王司马亮(司马懿第四子)——老实人,被杨骏排挤,后被侄孙司马玮杀了。

楚王司马玮(司马炎第五子)——二愣子,被贾南风耍得团团转,最后被贾南风杀了。

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子)——年轻时偷御宝,年老后偷皇位,名副其实的贼。他发动政变剿灭贾南风,又心满意足当了一百一十六天皇帝后被侄孙司马颖、司马冏等人干掉。

齐王司马冏(司马攸的儿子)——有点政治手腕,仗打得一塌糊涂,首倡勤王义军讨伐司马伦,后被堂兄司马乂灭了。·天′禧~暁*税?网` ?追?罪`辛!漳?踕!

长沙王司马乂(司马炎第六子)——为人还算不错,来了个绝地大反击,杀了堂弟司马冏,却惹得十六弟司马颖和堂叔司马颙眼红,最后被司马颙手下张方活活烤死。

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炎第十六子)——半傻子,本来在卢志的辅佐下应该有点作为,却被堂叔司马颙当枪使,死于邺城监牢狱卒之手。

河间王司马颙(司马懿三弟司马孚的孙子)——不甘寂寞的关中都督,把堂侄司马颖玩弄于股掌之间,但面对大型战役根本hold不住,战败后被司马模杀了;东海王司马越(司马懿四弟司马馗的孙子)——也是个不甘寂寞,明明没自己啥事,却非往自己身上揽事的主。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挑起迄今为止规模最庞大的一场战争,调动了中原及黄河以北各州都督,跟族兄司马颙开战,最后胜出。关于他的故事还没结束。

这八位藩王恰好在《晋书》中被合在一个章节,而他们几乎都牵涉政变,故有“八王之乱”的说法。不过,假如更严谨地分析,老实巴交的司马亮仅仅是被杨骏排挤,而他自己并没有主动挑起政变,故不应列入“八王之乱”的行列。再说暴虐的司马玮,甘愿充当贾南风的马前卒,确实引发了一场政变,更导致司马亮和卫瓘家破人亡。但是,司马玮和后面那几位藩王之间,毕竟隔着长达十年的相对稳定的元康年,即贾南风、张华、裴、贾模执政的时代,故把司马玮跟后面政变的藩王连在一起也稍显牵强。而真正挑起战争,并引发极大动荡的藩王,准确地说应该是司马伦、司马冏、司马乂、司马颖、司马颙、司马越这六位。此外,还应该算上——

淮南王司马允(司马炎第十子)——率七百死士围攻叔祖司马伦,在阵中遭到刺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