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出梁庄记 > 第44章完结

第44章完结

古打工和生活的状况。从他那压抑着的激动来看,这是他人生的华彩乐章。他的话题几次被乱哄哄的谈话打断,他总是又耐心地拾起话头,坚持把它讲完。还特意给我说了那个节目的名字,让我上网找来看。那顿饭,老赵抢着去付了账,好像是为了确定他在内蒙古老乡中的“元老”位置。

注1:“扯秧子”,这一词语非常形象地说出了农民在城市的生存状态及相互交错的存在。韩叔一家怎么来到内蒙古?先是朝侠丈夫通过老赵来,之后,朝侠来,恒武来,恒文来,韩叔夫妻来,韩叔一家全部来到了内蒙古。在这期间,恒文的二舅三舅因帮助朝侠卖调料,也来到内蒙古,之后,因有矛盾,三舅回新疆,二舅留下。朝侠的小姨夫也过来,在恒文的店旁边开一个改刹车的小店。向学来,开校传动轴的修理铺。还有恒文、恒武店里的师傅、徒弟,大都是吴镇、穰县老乡或远房亲戚。

朝侠在呼市买了房子,生活得很好。可是,她并没有成为呼市人。她的爱恨情仇、她关系的重心,仍然是梁庄这一帮亲戚和老乡,虽然她时时嚷着要摆脱掉。如果没有恒文和恒武的帮助,向学很难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开那个校传动轴修理店;如果没有吴镇那个庞大的关系网、朋友网和亲戚网,没有广泛的发动,没有熟人间的相互介绍和保证,向学的婚姻也根本不可能成功。无论在哪儿,他还得依靠他在吴镇的亲人和熟人。向学所有的生活,他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网络建立还必须通过吴镇和吴镇的社会关系完成。郑州、北京、芜湖和呼和浩特,这些他工作过的城市跟向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