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家有凶悍小夫郎 > 分卷阅读129

分卷阅读129

不过了。-n^i?a′o^s/h^u_w/.¢c_o/m¢

不过他有本事,不肯屈居人下,想自个儿打拼也是有可能的。晏小鱼正犹豫着要怎么同他说呢,晏小月意外漏嘴了。

严少成答应得十分爽快。

“先前帮鱼哥儿找铺子时,我便想好要厚着脸皮自荐了,而今你们愿意带上我,我哪儿有不愿意的?”

双方一拍即合,很快便将此事定下了。

晏小鱼当厨子,严少成当掌柜,开食肆的本钱两方各出一半,利润也各占一半,铺子里的事儿主要还是由晏小鱼做主,他拿不定主意的再和严少成商量。

晏小月和何秋花她们若去食肆里干活儿,便按外头的行情给她们开工钱。

严少成自觉占了便宜,便将去铺子里盯装潢的活儿揽下来了,还主动将自己的豆腐食材生意并入了食肆。

等食肆开起来,他从县里那些酒楼、食肆拉到的买卖,便算是食肆的生意了,挣到的银子也分晏小鱼他们一半。+l!u′o·q!i-u/y!d!.*c^o+m+

*

外头的仿制品多了以后,余、柳、赵三家的生意都有所下滑,好在有酒楼和食肆的单子托着,每月挣到的银子只比去年削减了两成。

食材方子都交出去了,晏小鱼一家只卖豆腐给他们,利润本就低了许多,他们挣得少,晏小鱼一家的收入也少了。

严少成的生意在县里,受到的影响没那么大。而且他从府城回来后,又谈成了几庄大买卖,这些酒楼饭馆的大主顾带来的利润可观。

所以他今年虽然耽搁了一个多月,但挣得不比去年少。

晏小鱼一家今年靠给余、柳、赵三家供豆腐,三个月一共入账三十两银子,严少成一人便帮他们挣了十两。

等这买卖并入食肆,晏小鱼他们能分到的更多。

晏小鱼姐弟两的吃食摊子今年出摊得少,挣的银子差不离能抹平家里的日用花销。¢1\9·9\t/x?t,.·c·o,m^

他们一家去年攒下一百三十两银子,今年卖豆腐挣了四十两,一共是一百七十两。

盖屋子用了约莫五十五两,打井花了七两,县城的铺子一年的租子是十五两,和严少成分摊下来是七两五钱,全部算下来一共花了约莫七十两。

现在家里还有约莫一百两银子,暂时不愁花,但马上食肆开张,前期又是一笔大支出。

正好这几日闲下来了,晏小鱼姐弟两准备重新将镇上集市的摊子支起来,能挣一点儿是一点儿,顺便帮新铺子做做宣传。

他们摊子上的食客在镇上都算家境殷实的,说不定哪日去县城,便能光顾他们的食肆了。

*

这回重新出摊,除了鸡汤豆腐串和麻辣香干,晏小鱼还做了鸡丝拌面和卤毛豆,两样都是将来要在县里食肆卖的,不过价钱不算太贵,在镇上卖也合宜。

出摊的前三日,好些老食客奔走相告,新吃食颇受欢迎,生意十分火热。

但也就热闹了三日。

第三日晏小鱼姐弟准备收摊时,管事的官差走了过来,面露难色地开口:“县太爷手下的付大人下了令,往后一个摊子只准一户人家做一门营生,不能让两户人家共用一个摊子。”

晏小鱼一愣:“那付大人何时下的令?”

那官差朝钱家豆腐铺的方向看了一眼,给晏小鱼使了个眼色:“就是这两日。”

晏小鱼立刻明白过来了,是钱家在使坏。

他还是小看钱家了,没想到人家不光能用银子洗脱罪名,还能让镇上集市改规矩,果然有钱能使鬼推磨。

这官差能等到他们收摊再来说,还小心提点,已经算是额外关照了,晏小鱼没让他为难,当即应声道:“成,那我们明日不来了。”

年哥儿和余三郎要将铺子让给他,另去赁一个,晏小鱼没同意。

再有几日县里的食肆便能开张了,没必要再这样折腾。

*

当日回去后,晏小鱼同严少成说起此事,没想到严少成也给他带来了两个新消息。

“往后进城,无论是不是商贾,有没有带着货物,都得交两文钱的门税。商贾进城的门税也翻倍了,无论带多少货物,都是四文钱。”

纪县令在任时,百姓们出入县城都不需要交钱,若是带着货物的商人,会依据货物的数量收门税,少的一文,多的两文。

严少煊上回从县令府上回来,便推测过新县令会利用税收捞银子,没想到这么快便应验了。

大楚的田税是每十税一,丁税是成年男丁每年四十文,哥儿、姐儿折半,这都是先祖皇帝定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