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激起了一丝微弱的涟漪。
**……外部物质……接触……湮灭反应……**
**……能量消耗……微量……**
**……污染源……部分清除……**
冰冷的逻辑瞬间捕捉到了这微小的现象。一个极其大胆、近乎荒谬的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微弱电光,在熵核濒临停滞的推演中闪现!
它极其缓慢地、带着一种近乎实验般的谨慎,抬起了那只紧握古玉的乌金右手。不再试图向苏清雪体内注入能量,而是将摊开的掌骨(依旧紧握着古玉碎片),极其小心地、悬停在苏清雪后背伤口上方,那层不稳定的银蓝光膜之上。
!距离,仅有毫厘。
掌骨表面,残存的、极其微弱的原始银蓝湮灭能量,如同风中残烛般被艰难地激发出来,在乌金骨骼表面形成一层几乎无法察觉的、微弱的能量场。这能量场极其稀薄,却带着熵核最本源的湮灭特性。
嗤…嗤…
极其细微的湮灭声响起。′山.叶?屋? *首·发,
苏清雪伤口周围空气中漂浮的、肉眼不可见的尘埃、细菌、以及弥漫在污浊空气中的化学污染物微粒,在接触到这层微弱湮灭力场的瞬间,如同被投入了无形的焚化炉,无声无息地化为最原始的粒子尘埃,被彻底净化!
更重要的是,那层覆盖伤口的、不稳定的银蓝光膜,在感受到这股同源但极其微弱的湮灭力场时,表面流淌的细微金色脉络,似乎……**稳定**了极其微弱的一丝?仿佛这微弱的同源湮灭力场,如同一个微型的引力锚点,暂时稳固了濒临崩溃的烙印结构?
**……外部污染……清除……**
**……烙印结构……微幅……稳定……**
**……能量消耗……微量……可维持……**
冰冷的逻辑链条瞬间确认了这微小的、却至关重要的发现!虽然无法补充能量,无法修复伤势,但这微弱的、持续的湮灭净化力场,如同在苏清雪伤口周围创造了一个临时的、相对“洁净”的微环境!这微环境虽然无法逆转伤势,却最大程度地阻止了外部污染的持续侵蚀,并极其微弱地稳定了那层维系她生命的烙印光膜!
深陷的眼窝中,那点微弱的星辰光芒似乎亮了一丝。它不再犹豫,保持着这个极其耗费心力的姿势——右掌悬停,微弱湮灭力场持续激发,如同最精密的能量手术刀,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苏清雪伤口周围的“洁净”领域。能量消耗被压制在最低限度,如同即将干涸的溪流,一滴一滴地挤出。
时间在雨水的滴答声中缓慢流逝。
骨架如同凝固的雕塑,只有右掌骨表面那微弱的银蓝光芒在持续地、极其细微地明灭闪烁,对抗着无孔不入的污浊。每一次光芒的闪烁,都伴随着熵核核心深处一丝微弱却清晰的能量被抽离的刺痛感。修复进度在持续的微量消耗下,艰难地维系在32.8%,如同在悬崖边缘行走。
苏清雪依旧昏迷,但微弱的呼吸似乎比之前……平稳了那么一丝丝。后背伤口的银蓝光膜,在微弱湮灭力场的“锚定”下,虽然依旧脆弱,却不再剧烈闪烁,金色的脉络流淌得似乎也顺畅了些许。
这微小的稳定,是用骨架持续透支自身最后一点能量换来的。如同在燃烧自己的残躯,为怀中的生命点亮一盏随时会熄灭的风中之烛。
---
废弃处理厂上层,锈蚀的金属网格走道。
一道身影如同融入阴影的壁虎,紧贴着冰冷的、布满滑腻苔藓的混凝土墙壁,无声潜行。他穿着特制的深灰色防化服,材料轻薄却坚韧,表面覆盖着哑光涂层,将身形完美地融入昏暗的环境。脸上覆盖着一个造型简洁的黑色呼吸面罩,镜片是深色的战术目镜,闪烁着微弱的幽绿数据流。背后背着一个紧凑的金属箱体,线条流畅,无声无息。
陈博士。或者说,曾经隶属于“方舟”基地、负责“钥匙”项目能量场解析的首席研究员陈禹。雷震和博士在霜脊最后的加密通讯片段,以及“方舟”基地湮灭前上传的残缺数据,最终都指向了这里——霜脊之战后,那具失控的“钥匙”残骸最可能选择的、能量逸散最小的隐蔽路径节点。
目镜的夜视与能量探测模式叠加。视野中,污浊的空气被过滤成深浅不一的灰绿色块,但那些盘踞在角落、散发着微弱辐射的变异生物轮廓依旧清晰。更重要的,是能量探测模式捕捉到的那一丝……微弱到极致、却异常精纯的湮灭残留信号!
信号源就在下方!沉淀池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