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纨香逸:李纨的佛系养仔日常 > 第26章 针线传情,暗涌复现

第26章 针线传情,暗涌复现

自那次东院之行后,迎春仿佛找到了一个温暖的避风港和一点生活的乐趣。a%精a¥武+小<说t;{网1? ?免?费!ˉ阅|{;读#她开始不时地来李纨院子里坐坐,或逗逗贾兰,或和李纨下几盘五子棋,更多的时候,是跟着素云和竹韵(碧月因家中有事告假一段,由竹韵顶替大丫鬟的部分职责)学习针线女红。

李纨的院子里,女红氛围极浓。素云稳重,针线活计扎实细密,缝纫裁剪都是一把好手。而竹韵,则让李纨都时常惊叹。这丫头心灵手巧到了极致,仿佛天生就为针黹而生。她绣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配色雅致灵动,针法变化多端,无论是苏绣的精细平齐,还是湘绣的晕染写意,她都能信手拈来。李纨时常想,这手艺,恐怕和原著里那位“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的晴雯相比,也毫不逊色。有这两位“高级裁缝”在身边,李纨自己和贾兰身上一年西季的衣裳鞋袜、被面帐幔等,都打理得妥帖舒适又体面,李纨对此无比庆幸,也彻底将自己“眼神不好,不爱做针线”的人设立稳了——脑子有原主记忆,手上功夫却实在生疏,正好推给“眼神”。

每次迎春过来,李纨都会特意安排素云或竹韵抽空指点她。或教她一种新的针法,或指点她配色构图,或帮她修改绣品上的瑕疵。李纨虽然自己不动手,但眼光是极好的,也能在一旁点评几句。

“二姑娘,你看这花瓣的过渡,用套针慢慢晕染开,比平铺首绣要灵动许多。”竹韵拿着迎春绣的一方帕子,细细指点。

“这里收边,用锁边针会更结实耐用。×小,;说§C??M±S- (#免¤?μ费|阅?读¥”素云则拿着迎春刚裁剪好的一块布料示范。

李纨抱着贾兰在一旁看着,偶尔插一句:“针脚再密些就更好了。” 或 “这配色很雅致,适合二姑娘。”

迎春学得极其认真。她本就安静有耐心,在女红一道上也确实有些天赋,加上两位高手指点,进步神速。李纨深知在这个时代,女红是衡量一个闺阁女子德行和才能的重要标准,一手好针线,绝对是加分项,甚至能在议亲时增加筹码。她希望迎春能多学些,学精些,未来也多一份保障。

“二姑娘学得真快,这蝶恋花的帕子绣得越来越有灵气了。”李纨看着迎春新完成的一方绣品,真心夸赞。

迎春小脸微红,有些不好意思:“是素云姐姐和竹韵姐姐教得好。”她摩挲着绣帕,犹豫了一下,小声道:“大嫂子,我…我想给太太打个装玉佩的络子,给老爷做个扇套…就是…就是怕自己做得不够好,拿不出手…”

李纨闻言,心中欣慰,这正是她希望看到的。她放下贾兰,走到迎春身边,拿起她绣的帕子仔细看了看,温言道:“傻丫头,这有什么拿不出手的?你这手艺,在同龄人里己是拔尖的了。重要的是这份心意!你想着老爷太太,愿意花心思为他们做点东西,这份孝心才是最珍贵的。礼轻情意重,他们收到,高兴还来不及呢。别怕,大胆去做!”

迎春在李纨的鼓励下,终于鼓起勇气。她精心挑选了上好的丝线,为邢夫人打了一个繁复精美的梅花攒心络子,又为贾赦做了一个深青色缎面、绣着松鹤延年图案的扇套。¢E·Z+小`说^网` ^无+错^内¨容^

这日,她带着新做好的络子和扇套,还有从李纨院子里新学的奶香南瓜羹和杏仁豆腐,再次去了贾赦和邢夫人的院子。回来时,迎春脸上带着明显的喜色,主动跟李纨分享:“大嫂子!太太收到络子,夸我心思巧,针脚细,当时就换下了旧的,把她的玉佩挂上了!老爷…老爷拿着扇套看了好一会儿,还问我是不是跟大嫂子学的下棋…后来竟让我陪他下了一盘五子棋!” 她眼睛亮晶晶的,“老爷还说…说我这棋下得不错,有章法。”

更让迎春开心的是,邢夫人似乎也对她多了几分关注。“太太今日还问了我平日都做些什么,喜欢吃什么点心…还让丫头送了一匣子宫花和两匹时新的料子给我。” 虽然邢夫人的态度可能依旧带着疏离和客套,但对长期被忽视的迎春来说,这己经是难得的温暖了。

李纨看着她发自内心的笑容,知道自己的点拨起了作用。迎春是个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透。她开始有意识地多往邢夫人屋里走动,有时送些自己做的点心,有时就是去请个安,陪邢夫人说会儿闲话,或者安静地在一旁打个穗子、绣个帕子。偶尔也给贾赦送些新得的笔墨或小玩意儿。渐渐的,这三人之间,竟也生出几分淡淡的、类似一家人的温情脉脉。贾赦虽荒唐,但对这个安静懂事的女儿,似乎也多了两分耐心。邢夫人无儿无女,迎春的主动亲近和乖巧,也多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