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烧给爷爷的房子,儿孙应尽的孝心
第二天,若雷很早就被叫了起来,文婷要赶早班车去利州办事。微趣小税 冕废岳渎
他知道,文婷商业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忙碌着供销社的工作。
他不明白,他已经多次邀请她跟着自己来轮船公司共同发展。为什么她一直既不拒绝也不答应,还忙着她自己的事?
文婷既没有说她要去干什么,也没有邀请他一路,若雷就在雪梨乡下了车。
既然回来了,也不应该一直在外面晃,也应该回家看看爹和娘。
他和文婷约定,三天后他再去找她。
不管怎么样,三天后再去找她,是分是合,拖了这么多年,也该有个了断。这样拖着,对谁都没有好处。
他下了车就往家里走去,刚刚走了几分钟,就看到爹爹妈妈一路说说笑笑地来赶场了。
家人意外相见,分外高兴,爹爹说,"正好今天要去给你爷爷拿′灵房子'你回来的正好。"
爷爷婆婆早年没有土地,全靠租种地主家的土地辛辛苦苦地过日子。
他们一共生养了十个儿女,四女六儿,除了四爹在办食堂的时候夭折外,九个儿女健健康康地长大成人。
解放后,爷爷家里终于分到了土地,由于爷爷是贫农,他又是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被推举为生产队长。
他不但要种好自家的土地,还要领导全队相互帮助种好全队人的庄稼。
一大家人的生活全靠爷爷婆婆土地里刨食,又加上处在那个物质极端缺乏的年代,一大家人过得非常艰难。
正是由于身体的劳累,生活的艰辛,导致爷爷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爷爷走的时候,还有三爹、五爹、幺姑和幺爹还在读书,是爹爹和婆婆共同支撑起这个家庭的继续生存和发展。_零.点!墈,书` ?勉-沸+粤_黩*
好在有爷爷在天堂的保佑,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爹爹和婆婆把三爹、五爹、幺姑和幺爹的婚事都安排得体体面面的。
包产到户以后,经济生活都有了好转后,每个家里都修了宽大的新房。
儿女都成了家,并且也都过得不错,婆婆就开始唠叨爷爷过去的辛苦。
说他辛苦了一辈子,没有吃好,没有穿好。
一家人太多,而房屋狭小,爷爷也常常没有睡好。
婆婆总是唠叨大家应该给爷爷烧个房子,让他在那边也住得宽敞些。
婆婆的唠叨大家都深深地铭记在心上。这不,爹爹就为爷爷订做了灵房子,约定今天来取。
听说要给爷爷烧房子,若雷也非常高兴。
一家人高高地来到了店铺。
灵房子已经做好了,摆在那里,里三层外三层的,拿回去烧给爷爷,他在那边也应该很高兴地住进宽大的新房子。
在若雷自小的印象中,爷爷在那边缺了什么,他都会给在世的家人托梦,家人们就会给他烧去。
所以,若雷自小就很注重给爷爷上坟。
灵房子虽然是由竹子捆绑好再用纸糊上的,这么大一套房子也很重。要两个人才能抬着走。
若雷和爹爹妈妈轮流抬着"房子"往家里走。
在这并不宽大的乡村公路上,抬着宽大的灵房子还不得不不停地避让行人和车辆。
那个时候,什么也不发达,十公里左右乡村公路,没有公交车,更没有私家车,只是偶尔有几辆手扶式拖机开过,老远就能听到它的高嗓门,叫嚷着要人们赶快让开。`h/u~l¨i*a!n^b!o′o-k?.^c+o_m-
人们上街赶场办事都不得不靠双脚走回去,就是家里买了东西也完全靠人背靠人抬回去。
若雷和爹爹妈妈抬着灵房子回去的时候,有好多乡民才陆陆续续地上街来。
农家人任何时候都是土地里的活务很要紧,他们都是干了一大早上的活以后才来上街的。
一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看到这一家人抬着这么大的灵房子,也都忍不住夸奖,说这一家的儿孙都有孝心,对老人还真不错。
也有人上来问家里的老人是什么时候走的,以及临走时的状态和年纪。
爹爹就给大家解释,说爷爷在那个物资条件非常艰难的情下抚养九个儿女健康长大。
他老人家身体劳累,生活清贫,不到五十岁就撒手人寰。若雷一家人听爹爹说到这里,大家脸上露出了悲伤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