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 > 第127章 易帜大典暗流涌

第127章 易帜大典暗流涌

1928年12月29日清晨,奉天城的气温骤降至零下二十五度。*零^点-墈+书· !哽?歆·罪\全~于学忠站在大帅府东花园的廊檐下,呼出的白气在胡须上凝成细霜。他望着卫兵们用刺刀挑开旗杆上冻硬的五色旗绳索,青天白日旗在凛冽的北风中"哗啦"一声展开,如同一道撕裂寒冬的闪电。

"报告司令!"副官李振唐踩着积雪奔来,皮靴在冰面上打滑,"杨总参议的车队刚出小西门,往日本领事馆方向去了!"

于学忠的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枪套——那是张作霖生前赏他的德国毛瑟。他想起三小时前张学良秘密召见时的嘱咐:"杨邻葛若敢通敌,按军法处置。"此刻远处日本领事馆的太阳旗在晨光中刺目地飘扬,旗杆下隐约可见穿呢子大衣的宪兵来回巡逻。

"备车。"他转身时撞见军需官老周正指挥士兵搬运南京送来的军饷箱,木箱上"中央银行"四个朱红大字在雪地里分外鲜明。老周压低声音道:"刚清点完,比承诺的少了三成。"

日本领事馆的和室里,地暖烧得燥热。于学忠脱下军大衣时,注意到杨宇霆的茶杯下压着一份文件——露出的边角印着关东军的菊花纹章。

"于司令也来品茶?"林久治郎领事微笑着推来一盏抹茶,碗沿的樱花釉彩在热气中若隐若现,"这可是京都今春的新茶。.兰′兰\文+学, \庚¢欣+醉-全!"

杨宇霆突然用烟杆敲了敲茶几:"孝侯,明人不说暗话。蒋中正克扣军饷的事,你也知道了。"他掀开文件,露出南满铁路布防图,"关东军承诺,只要推迟易帜,每月给奉天三百万日元,还归还旅顺港!"

于学忠的余光瞥见纸门后闪过穿和服的影子。他端起茶碗一饮而尽,滚烫的茶汤灼过喉咙:"好茶!可惜我们东北人喝惯了烈酒。"说着从怀里掏出张学良的手令拍在桌上,"少帅请二位即刻去省议会参加易帜典礼。"

林久治郎的笑容僵在脸上。杨宇霆盯着手令上鲜红的印章,突然大笑:"张学良这小子,比他爹还狠!"

省议会礼堂内,《三民主义歌》的旋律被此起彼伏的咳嗽声打断。于学忠站在主席台侧,看着张学良用颤抖的手在易帜宣言上签字——戒毒未愈的少帅额头沁出冷汗,钢笔在纸上洇开墨团。

突然礼堂后门传来骚动。常荫槐带着二十多名持枪卫兵闯进来,东北腔刺破肃穆:"汉卿!你真要当蒋某人的走狗?"

于学忠一个箭步挡在张学良身前。,2?0¢2!3!t*x·t,.+c/o?m¢他看见常荫槐的枪套已经解开,杨宇霆则慢条斯理地装填烟丝。空气凝固的刹那,张学良突然抓起砚台砸在地上,墨汁飞溅如血——这是预设的暗号。

埋伏在二楼回廊的狙击手同时开火。常荫槐胸前爆开三朵血花,倒下去时撞翻了青天白日旗。杨宇霆的烟袋锅"当啷"落地,他不可置信地摸着太阳穴上的弹孔,跪倒在宣言书前,鲜血染红了"服从国民政府"的字样。

"诸位勿惊。"张学良的声音出奇平静,"此二人勾结日寇,罪证确凿。"他弯腰拾起沾血的宣言书,在死尸旁重新签上名字。

当夜,于学忠在北大营审讯抓获的日本浪人。刑讯室里炭盆烧得通红,烙铁在皮肉上滋滋作响。浪人终于供出关键情报:关东军计划在元旦夜炸毁奉天兵工厂。

"司令!"情报参谋赵明匆匆进来,递上译电,"南京密电,蒋主席要求少帅立即裁军二十万!"

于学忠一拳砸在桌上,震得煤油灯剧烈摇晃。灯光在他脸上投下交错的光影,右颊那道郭松龄反奉时留下的伤疤显得格外狰狞。窗外传来士兵们庆祝易帜的喧闹声,有人用口琴吹着《松花江上》,跑调的旋律混着风雪呜咽。

"给少帅的密信。"他撕下笔记本写了几行字,又划掉重写,"让王勇带贴身卫队去兵工厂,把二号仓库的炸药全部转移。"

李振唐接过信时欲言又止。于学忠知道副官想说什么——此刻奉天城内,南京、日本、奉系旧部多方势力犬牙交错,一步走错便是万丈深渊。

子夜的奉天街头,于学忠的吉普车在雪地里甩尾急刹。前方巷口,一个穿西装的男子正往南满铁路方向狂奔,公文包在身后拍打着大腿。

"是领事馆的翻译官!"李振唐举枪瞄准。

枪声惊飞了电线上的乌鸦。翻译官踉跄着扑倒在铁轨上,公文包摔开,露出里面兵工厂的平面图。于学忠弯腰拾起时,发现图纸背面用红笔标出了常荫槐承诺破坏的五个关键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