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曹操行刺失败之后,就与自己彻底没有了回旋的余地,未来必成心腹大患。
这才有了这么一出,为的就是抹黑曹操,让士人更加的厌恶他,使他难以立足。
“公达。”
“孟德有今日之祸,与朕脱不了关系,你说朕要不要帮他澄清此事?”
“不可!”
“眼下董卓有意在京师散布谣言,若是陛下在此时出手,很可能会露出破绽,影响全局。”
“谣言止于智者!”
“世人都知道曹操刺董而逃,声名大震,这些谣言对其的影响并不大。”
“只待陛下将来拨乱反正,再为曹操澄清此事也不迟,或许还能成就一段佳话。”
“公达所言极是,是朕考虑不周了。”
刘辩听完荀攸的劝说,马上改变了自己的幼稚想法。
“陛下并非考虑不周,而是关心则乱。”
荀攸清楚刘辩是在担心传诏诸侯之事,而曹操又是计划中关键的一环,自然会有所担心。
刘辩不置可否的点头,神情依旧凝重。
若是曹操那边没有办法顺利的进行,那自己就只能期盼东郡太守桥瑁了。
希望桥瑁能够如历史上记载的那般,假作三公诏令,号召天下英雄举兵伐董了。
“陛下。”
“臣有一个猜测,或许能解陛下心中的担忧。”
“速速道来。”刘辩急道。
“董卓本是袁氏的门生故吏,如今却超出了袁氏的掌控,祸乱朝纲,民怨沸腾。”
“太傅袁隗素奕世忠恪、世为公辅,断然不会坐视不管,而袁绍与袁术一南一北,颇有兵马。”
“只要太傅袁隗登高一呼,号令诸侯举兵勤王,天下群雄必当举兵响应,莫敢不从。”
“太傅袁隗!”
刘辩听到这个名字却是身躯一震,他竟是把这个老狐狸给忽略了。
袁氏如此大费周章的布下这么一盘大棋,怎么可能任由胜利的果实被董卓这个匹夫盗取?
一个猜想瞬间浮现在脑中,刘辩急问道:“公达,你可知东郡太守桥瑁,与袁氏有何关系?”
“东郡太守桥瑁?”
荀攸不知道刘辩好端端的为何提及桥瑁,沉吟片刻,道:“桥瑁本是己故太尉桥国老的从子,与汝南袁氏的关系并不算密切。”
“反倒是桥国老颇为欣赏曹操的才华,与其成了忘年知己,桥瑁因此与曹操相交莫逆。”
“没关系吗?”
刘辩暗自蹙眉,怀疑是自己多疑了。
“陛下。”
“臣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桥瑁曾求学于经学大儒马融,而太傅袁隗之妻马氏乃马融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