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婿见过泰山大人。”
荀攸不紧不慢的来到丁管的面前,拱手作揖。
“公达。”
“你近来都跟在陛下的身边,卢子干的圣旨又是你亲自传达,这究竟是什么情况?”
自从上次奏请天子诛杀董卓之后,险些导致陛下进退两难,丁管近来可是格外的安分。
尽管看董卓多有不对付,丁管都硬生生的忍住了。
可卢子干何许人也?
那可是名震海内外的大儒,是军中的宿将,更是忠君爱国的贤能之士。
眼下董卓己经在京师做大,再任由卢子干这样的贤士致仕回乡,岂不是自掘坟墓?
“岳父莫急,且听攸娓娓道来。”荀攸淡淡一笑,这才将刘辩的计划,如实相告。
“好你个荀攸,你瞒的老夫好苦啊!”
东汉首接叫人的名字,那可是十分不礼貌的行为。
尤其是像丁管这样有修养的名士夙儒,最是注重礼节,由此可见丁管对此事极为的不满。
“是,是。”
“小婿并非有意欺瞒泰山大人,只是陛下说此事干系重大,让攸不得对任何人说,小婿这才隐瞒了泰山大人。”
荀攸一边承受着丁管的不满,一边小声的解释起来。
“哼!”
丁管气的吹胡子瞪眼,不满道:“怎么?你荀攸以为我是长舌妇,会向他人泄密吗?”
“非也。”
“君不密则失其臣,臣不密则失其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这是陛下告诫小婿的原话,小婿自然不敢抗旨不尊。”
眼看荀攸把天子给搬出来当挡箭牌,丁管只能作罢,闷闷不乐道:“既然陛下猜到了董卓会对卢子干不利,可有什么应对之策?”
“没有。”荀攸摇头。
“没有?!”
丁管不可置信的看着荀攸,斥责道:“此事干系重大,稍有疏忽,就是万劫不复。”
“陛下不知其中凶险也就罢了,你荀攸也不知道吗?为什么不劝谏陛下!”
丁管很生气,事情很严重。
他与卢植、皇甫嵩同朝为官多年,自然对他们两人的秉性一清二楚。
那皇甫嵩就是一头倔驴,比自己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唯一说上话的就是卢植。
一旦卢植这边出了问题,那陛下的计划就会毁于一旦。
“泰山大人,关心则乱矣。”
“那董卓虽然有心要谋害卢公,可他只会在卢公回去的必经之地设伏,断然不会想到卢公并没有回幽州,而是去了右扶风。”
过犹不及。
只要计划没有泄露,董卓只会在返乡的途中设伏,而不会考虑后方。
如此一来,
过多的保护反而增加了暴露的风险,悄眯眯的离开才是最佳的选择。
“哈哈哈...”
“好一个反其道而行之,陛下此计甚好,甚好。”
“我大汉有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