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判断吉凶。
调候用神:夏季火旺需水调候(如壬水),冬季水旺需土制水(如戊土),春秋季则侧重金木平衡。
2. 大运流年的推演
五行顺逆:大运若行至当令五行之地则吉,如甲木生于春,行东方木运为得地。
若行西方金运则凶,因金克木。
岁运冲合:流年与月令冲合会影响五行用事。
例如,辰月戊土用事时,若流年为寅,寅辰拱木,可能削弱土的力量,需结合其他干支综合判断。
3. 疾病与健康
五行失衡:春木旺而土死,若八字中土弱,易患脾胃疾病;夏火旺而金死,金弱则易有呼吸疾病。
调候原则:火旺需水,水旺需土,土旺需木疏,木旺需金制,体现“损有余补不足”的养生理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四、哲学基础与自然隐喻
1. 气论与形气之辨
气为本质:沈新周指出“春木,夏火,秋金,冬水,非言其形,言其气也”,强调五行本质是“气”的流转,而非物质实体。
气数循环:五行用事以“阳极而降,阴极而升”的自然规律为基础,类比人生“势积必损,财聚必散”的常理。
2. 天人合一观
时空对应:天干地支与时空的对应关系,如寅卯辰属木,司春。
巳午未属火,司夏,将五行用事与方位、节气紧密结合。
顺时应势:命理分析需顺应五行用事的节律,如春季宜进取(木旺),秋季宜收敛(金旺),冬季宜潜藏(水旺)。
五、争议与调和
1. 土旺时间的分歧
四季末月说:《白虎通》认为土旺于辰、未、戌、丑月,各18日。
四立前18日说:《神枢经》《历例》主张土旺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各18日。
调和方案:通过“72日分配法”统一,土在四季各占18日,与其他四行各72日共同构成一年。
2. 人元用事的量化
分日用事争议:不同典籍对地支藏干的分日用事略有差异(如寅月戊土7日 vs 6日),但核心逻辑一致,即地支藏干的力量随节气渐次更替。
灵活应用:命理实践中以月令本气为主,兼看藏干,如甲木生于卯月,虽卯为乙木本气,但前6日仍属甲木用事。
五行用事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命理探源》的“五行用事”理论以五行在时空的动态消长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将自然节律与命理推演深度融合的体系。
其核心思想在于揭示“盛极必衰,衰极必盛”的循环法则,强调通过调和五行失衡来趋吉避凶。
这一理论不仅是八字命理学的基石,更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为命理分析提供了可量化的工具,如月令提纲、调候用神、大运流年推演等。
通过“五行用事”,命理学家得以将抽象的五行生克转化为具体的时空能量模型,从而实现对人生轨迹的系统性解读。
喜欢命理探源【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