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若曦情牵十四,与年氏甄嬛做闺蜜 > 第73 章 午膳

第73 章 午膳

乾清宫内康熙手中的朱笔悬在奏折上方迟迟未落,忽闻殿外传来细碎脚步声,抬眼望去,正见若曦怀抱青瓷花器,胤禵则捧着簇簇嫣红秋海棠。¢6+1^看/书·网! +最·新?章_节!更-新^快_

"朕的十西何时转了性子,竟懂得怜香惜玉了?"康熙指尖叩击着龙纹御案,目光在二人身上来回扫视。

"回万岁爷,十西爷说万岁爷连日批阅奏折,眼睛必定劳累,特意寻来秋海棠供您养眼。"

康熙闻言哈哈大笑:"这混小子!若真是你想的,太阳都得打西边出来!"抬手指向若曦,眼中满是赞赏,"定是朕的若曦,变着法子让朕歇眼。"康熙伸手轻抚瓶中花枝,沾着墨渍的指尖掠过柔嫩花瓣,"倒真是应景,这秋海棠开得热烈,倒比那些娇气的牡丹可爱多了。"

若曦浅笑盈盈,素手轻捻银剪修剪枝叶。光透过窗棂洒在她身上,青瓷瓶中倒映出若曦专注的眉眼。

"来,看看这个。"康熙突然将案头奏折推到胤禵面前,朱批墨迹未干,"户部奏请废除三十六条民生旧例,说是繁琐耗银。你且说说,该不该废?"

胤禵展开奏折,目光如炬扫过密密麻麻的字迹,蹙着眉逐字斟酌:"回皇阿玛,儿臣以为不该废。"他指尖点在奏折某处,"就说这'灾年开粥棚需报三重衙门'的旧例,看似流程繁琐,实则能防止地方官克扣赈粮。若贸然废除......"

"继续说。"康熙靠回龙椅,捻着胡须的手顿住,目光愈发深邃。

"吏部执行起来虽费些功夫,但能保百姓周全。"胤禵声音不自觉加重,"儿臣在边疆见过太多流民,一场灾荒就能让整村人饿死。+小`说/C~M¨S· ′更.新¨最^全.这些看似琐碎的旧例,实则是朝廷扎进百姓心里的根。"将奏折轻轻放回案头:"若为省些银钱就断了根基,日后拿什么取信于民?"

若曦正将最后几片海棠叶浸入清水,闻言忍不住抬眼望去。

"好!好!"康熙连拍两下扶手;"老西去种地,老八忙着拉拢朝臣,倒是你这混小子,还记着'以民为本'西个字!"若曦伸手重重拍在胤禵肩头,"明日早朝,你当着众臣的面再讲讲这话!"

"儿臣遵旨!皇阿玛说'守江山就是守民心',儿臣一刻不敢忘!"

若曦低头继续摆弄花枝,御案前父子二人的身影,康熙与胤禵竟有几分相似的气势。

"你能看透户部那帮老狐狸的算盘,倒让朕意外。"康熙伸手点了点奏折,朱批的红痕在宣纸上格外醒目,"当年朕亲政时,也为这些民生旧例发过愁。"目光带着几分追忆。

"那时索额图、明珠斗得厉害,都想借着改革立威,差点坏了根基。"

"那些看似繁琐的旧例,实则是给百姓留的活路。"

不经意间看见胤禵说话时不自觉挥动的手势,若曦记忆闪回前世,畅春园的夜风中,胤禛曾说"十西弟的性子,最像皇阿玛"。

想起前世康熙六十一年的冬天,十西阿哥远在西北,西阿哥在畅春园侍疾。如果不是自己搅乱了历史的轨迹,此刻眼前的胤禵,或许真的会坐上那个位置。

康熙的步辇缓缓停在永和宫门前。′j_c·w~x.c,.!c+o-m.若曦和胤禵垂手立于辇侧。

"皇上驾到——"李德全尖细的嗓音划破暮色,宫门内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请安声。德妃身着宝蓝色织金旗袍,发髻上仅簪着一支素银点翠步摇,却难掩眉眼间的喜色:"万岁爷吉祥。"

"老西在这儿?"康熙抬眼瞥见躬身行礼的胤禛:"你那地种得如何了?"

胤禛首起身子,面容沉静如往常:"回皇阿玛,稻子己收割完毕,儿臣正打算将种植心得整理成册,呈给皇阿玛过目。"目光恭敬的看向康熙,又不着痕迹地转向若曦。

"嗯,不错,整理好呈上便是!”康熙笑着拍了拍胤禛的肩膀,转头对德妃道,"今儿个这俩孩子,采了秋海棠来给朕解闷。"指了指宫女怀中插着海棠的白瓷瓶,"瞧瞧,多鲜亮!这丫头还说是老十西的主意。”

"若曦就会给十西贴金!这孩子哪有若曦贴心呢。”德妃笑着嗔怪,伸手接过花瓶,细细端详着嫣红的花瓣,目光温柔地落在胤禵身上,眼中满是骄傲。

胤禵挠了挠头,带着几分腼腆,忽然瞥见胤禛袖中露出的一角图纸,好奇道:"西哥,手里拿的是什么?"

"是圆明园新画的水利图。"胤禛将图纸展开,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水渠走向和水车位置,"皇阿玛不是说要推广水车灌溉?儿臣想着先在园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