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隐世刀锋 > 第154章 熔炼刀剑铸农具,拆解战车建学堂

第154章 熔炼刀剑铸农具,拆解战车建学堂

儿子技艺进步的欣慰,有对劳动价值的肯定,更有一种更深沉的东西——一种用创造对抗毁灭,用耕耘替代杀戮的无声宣告。他声音低沉地对徒弟们说:“看见了吗?记住这温度,这声音,这形状。我们打的不是铁,是邕州城的筋骨,是千家万户的饭碗。刀剑能杀人,也能活人,就看握在谁手里,打成什么样子。”他顿了顿,望向铺子角落堆积如山的待熔兵器残骸,“把这些‘凶器’都化成‘生器’,就是我们铁匠铺子对这场战争最好的交代!”徒弟们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与炉火一样明亮的光芒。曾经收割生命的寒光,在烈焰与重锤的洗礼下,正化作开垦土地、播种希望的坚实依靠。这不仅仅是一门技艺的传承,更是对战争伤痛的深沉治愈,是对和平生活最铿锵有力的锻造。

城东的李家铁铺,规模不如王家大,却同样热火朝天。年轻的铁匠李强,赤膊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上油光锃亮,汗水如同小溪般流淌。他正全神贯注地锻打着一把镰刀。他的动作行云流水,充满了力量与技巧的美感。铁锤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每一次精准的落下,都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叮当”,将烧红的铁料塑造成理想的弧度。淬火的烟雾缭绕中,镰刀的刃口渐渐显现出令人心安的锋利寒光。

他的妻子秀娘,一个面容清秀、眼神温婉的女子,正坐在铺子门口相对阴凉的地方,细心地用油石和布帕擦拭着已经成型、冷却的农具——锄头、耙子、铁锹。她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呵护着珍贵的宝物。每一件农具在她手中都变得锃亮光滑,棱角分明。她的目光时不时飘向挥汗如雨的丈夫,眼神里交织着心疼、骄傲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这些沾满了丈夫汗水、经过自己双手擦拭的农具,承载着全家乃至更多农家的生计希望,即将被送到城郊乡野的百姓手中,帮助他们重新握住土地的脉搏,在曾经荒芜或饱受蹂躏的田地里,播下种子,也播下来年的收成与安宁。

“爹,歇会儿吧,喝口水!”一个虎头虎脑、约莫十三四岁的少年学徒,正是李强的徒弟小柱子,端着一碗凉茶跑过来,额头上也满是汗珠。他看着铺子一角堆积如山的待打磨镰刀和锄头,又望了望外面日渐高升的太阳,抹了把汗,带着期盼问道:“爹,咱们加把劲,这批镰刀能赶上秋收前送到张伯他们手里吧?”张伯是城郊的老农,家里的镰刀在逃难时都遗失了。

李强停下手中的锤,接过碗,咕咚咕咚灌了几大口,清凉的茶水稍稍缓解了喉间的灼热。?完+本.e神^<2站= ¤?>无`错|内)?[容¨;t他望着小柱子热切的眼神,又看了看妻子手中擦拭得发亮的农具,最后目光落在那堆象征着希望的铁器上,脸上绽开一个被炉火熏烤得有些发红却无比踏实欣慰的笑容。他拍了拍小柱子结实的肩膀,声音洪亮而充满信心:“能!必须能!紧赶慢赶,也得让大伙儿顺顺当当地把粮食收回家!有了趁手的家伙事儿,汗水才不会白流,今年的收成,”他顿了顿,眼中闪烁着对田野金黄景象的想象,“一定会比往年更好!”小柱子闻言,咧嘴一笑,仿佛浑身又充满了力气,转身又去拉风箱了。秀娘看着这一幕,嘴角也弯起温柔的弧度。铁匠铺里的每一次锤击,每一次淬火升腾的烟雾,都仿佛是浇灌在邕州城未来丰收画卷上的滚烫汗水。

在邕州城中心一片相对开阔的废墟上,一场意义非凡的“蜕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里,曾是战争最激烈的巷战区域之一,残砖断瓦间还依稀可见深褐色的印记。如今,这片浸染过血与火的土地,正被赋予全新的使命——一座座崭新的学堂正在拔地而起!

最引人注目的,是工地旁堆积如山的特殊“建材”:断裂的车轴、扭曲的车轮、破碎的镶铁甲板、甚至还有半截狰狞的撞角……这些,都是曾经在战场上横冲直撞、象征死亡与破坏的战车残骸。如今,它们被工匠们用智慧和巧手一一拆解、分类。坚硬的木材被刨削打磨成笔直的梁柱、光滑的窗框、厚实的门板;沉重的金属部件被熔炼重塑,化作固定梁柱的铁箍、窗棂的连接件、甚至学堂大门的门环。每一块被重新利用的木材和金属,都仿佛在无声地洗刷着过去的戾气,被注入了培育未来的神圣使命。

工地上,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经验丰富的木匠师傅张木生,须发花白却精神矍铄,正站在一个半成型的学堂框架下。他手中拿着一把特制的墨斗,眼神锐利如鹰。他仔细地审视着学徒们刚刚架设好的主梁,时不时俯身,用墨斗弹出笔直如刀切的墨线,或用曲尺精确地测量角度。“这里,再抬高一寸!榫卯要对准,差一丝都不行!学堂的脊梁,歪不得!”他的声音洪亮而威严,带着老匠人特有的执拗与责任感。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