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州城西,天宁古刹的后山深处,时光仿佛凝固。`卡^卡+晓-说-蛧· ~勉_费\岳′犊′千年古木虬枝盘结,遮天蔽日,粗壮的根须如龙蛇般拱出地面,又深深扎入腐殖深厚的泥土。浓密的藤蔓如绿色的瀑布,从高枝垂落,缠绕着断壁残垣与倾倒的石碑,为这片被遗忘的角落蒙上了一层厚重而神秘的幽寂。就在这片原始静谧之中,一口孤寂的古井,如同大地深邃的眼眸,无声地凝望着苍穹。井口的青石被岁月磨得光滑,边缘生着厚厚的墨绿苔藓。井畔,一架饱经风霜的辘轳静立,木质框架早已褪去原色,呈现出深沉的黑褐,裂纹遍布,却异常坚固,仿佛内里灌注了铁骨。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辘轳轴上缠绕之物——一根细若发丝、近乎透明的金线!
这金线在透过林隙的斑驳阳光下,并非反射耀眼光芒,而是流转着一种内敛的、仿佛活物呼吸般的微弱金芒。它的一端紧紧系在辘轳轴心,另一端则无声无息地垂入深不见底的幽暗井口,像一道由光编织的阶梯,又似命运抛下的钓线,散发着难以言喻的诱惑与诡异。
“岑大人,白先生,请看!”一名蹲在井边的青梧卫精锐,戴着特制的冰蚕丝手套,指尖极其谨慎地悬停在金线上方寸许,并未真正触碰,“此线…有异动!并非风吹,而像是…线的那一端,有东西在轻微牵扯,传递着一种极细微的、规律性的震颤,如同…心跳!”他眼中满是惊异。
岑仲昭阔步上前,浓眉紧锁,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地扫过那根神秘金线,又投向深不可测的井口黑暗。那黑暗仿佛有质感,带着井底特有的阴寒湿气扑面而来。“绝非寻常之物。”他低沉的声音带着金石之音,在山林的寂静中格外清晰,“金丝为引,井底藏秘。这线,是引路的灯芯,也可能是索命的绞索。准备绳梯、火把、驱瘴丹!下井!”
命令迅疾执行。数名身手最矫健、经验最丰富的探查好手被选出。他们系好特制的攀援绳梯,点燃裹着浸油布条的长杆火把,口中含了解毒避瘴的丹丸。岑仲昭亲自殿后,白凌则留在井口统筹,他那双洞察秋毫的眼睛,将一丝不漏地记录下井壁上的一切。
绳梯在井壁摩擦,发出细微的“沙沙”声,火把的光芒撕开浓稠的黑暗,照亮了湿滑、布满深绿色苔藓和深褐色水渍的井壁。下降不过数丈,一名队员便发出压抑的低呼:“有刻痕!”
火光凑近,斑驳的石壁上,显露出人工雕琢的痕迹!那并非文字,而是一个个形态奇诡的符号:有的如星斗罗列,有的似水波回旋,有的则像纠缠的藤蔓或抽象的兽形。它们大小不一,深浅不同,以一种看似杂乱却又隐含某种韵律的方式,错落分布在井壁的不同高度和方位。
“与我们在‘鬼市’秘档夹层里拓下的残符…神韵相通!”井下的队员通过传音筒急促汇报。
井口的白凌立刻展开随身携带的拓片卷轴,对照着下方队员用炭笔快速摹画送上来的新符号,眼神锐利如针:“果然!这不是装饰,是‘锁’!一种极其古老、用于封存秘辛的‘九宫璇玑符阵’!每个符号代表一个方位、一种属性,相互关联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解读顺序错一步,轻则信息湮灭,重则触发致命机关!”他深吸一口气,大脑飞速运转,手指在卷轴和摹画稿上快速点划,口中念念有词,推演着可能的符阵流转路径。“继续下探,留意所有符号位置及其相互关系!金线走向是关键参照!”
越往下,阴寒之气越重,井壁的符号也越发密集和复杂。金线始终紧贴着井壁,仿佛一条有生命的向导。当绳梯放到接近井底水面时,一个队员的脚触碰到了并非水面的硬物。
“岑大人!井底无水!是石板!金线穿入石板缝隙了!”惊喜的声音传来。
众人悬停在离底一丈处,火把集中照射。只见井底并非淤泥积水,而是一块打磨平整的巨大青石板。金线正是从石板边缘一道几乎难以察觉的细缝中钻入。更令人振奋的是,石板上并非空白,同样刻满了与井壁同源的奇异符号!而且这些符号的排列组合,与上方井壁的符号遥相呼应,构成一个更庞大、更精密的符阵中枢!
“石板是入口,更是符阵核心!”岑仲昭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白凌,如何?”
井口的白凌额角已渗出汗珠,他面前的纸上画满了推演线条:“找到了!金线入缝处为‘生门’起点,对应井壁第七层‘离火’符,逆推至第三层‘坎水’符,再顺连第五层‘震雷’符……此为‘启阵’之序!下方兄弟,听我指令,依次触碰:左三寸,形似波浪之符;正下方,星斗三角之符;右一尺,藤蔓缠绕之符!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