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快穿:是男二又怎样?照不走剧情 > 第142章 农门科举十九

第142章 农门科举十九

殿试开始前,徐景行与其他贡士,于文华殿外跟着鸿胪寺官员反复演练跪拜礼仪。/r+u\w!e+n¢.·n+e,t′

“跪下时要腰背挺直,不可弯腰驼背,如同青松挺立,叩首时动作需得沉稳,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每个动作都要停顿三息,起身时必须在听到平身的旨意后,缓缓而起,不得有丝毫急躁。”

家世不凡的考生,倒是不觉得这面圣礼仪有多难,然而出身贫寒的,有不少因过度紧张,膝盖止不住地颤抖,额头上更是渗出大颗的汗珠,不停的顺着脸颊滚落,滴在青砖上晕开深色的痕迹,甚至还有人眼神慌乱,总是记不住动作顺序,频频出错,急得满脸通红,眼眶都开始湿润起来。

徐景行却是全神贯注的将每个动作牢记于心,反复练习,他寒窗数载,历经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一路披荆斩棘走到现在,绝不能因为礼仪而功亏一篑。

殿试,在众位考生的翘首以盼以及忐忑不安中如约到来,卯时三刻,整个京城还笼罩在一层淡淡的薄雾之中,徐景行就已经被人领着穿过层层宫门,来到金銮殿。^8′1~k!s.w?.^c!o?m¢

金銮殿上,皇帝高坐帝王宝座,神态庄重而威严,不怒自威,阶下站有负责监考的文武官员,他们衣袂随风轻轻飘动,却无一人发出声响,整个大殿安静得有些可怕。

当徐景行看到黄绢上所写考题的瞬间,他当即便心定了不少,怎么说呢,题目不是敏感要命的漕运改革而是弭灾安民,此番考试还没开始,他就已经赢了一半。

毕竟不管哪个朝代,都比不上现代社会一系列的救灾流程,但因为是殿试,哪怕题目对徐景行来说不难,他也没有提笔就写,而是先在脑海快速推演一遍,确定无误后才蘸墨下笔。

“《周礼》有云‘以保息六养万民’,此乃治国安邦之根本……”字迹刚劲有力,笔锋流畅自然,又因为心有成算,他越写越投入,思绪如泉涌一般,全然忘了自己是身处金銮殿内,参加的是至关重要的殿试。

中途,身穿黄袍的陛下走下帝王宝座,在众位考生中间徘徊,许多人眼神余光扫到这一抹身影后,都被惊得笔尖微微发颤,差点就弄脏自己的考卷,唯有徐景行不受影响,沉浸式的专注答题,在纸上阐述着自己的见解与对策。o°第¥,一2看<书¤,#网??ˉ >/最+新a??章||节¤o?更@新?_?快D1[

当写完最后一个字,徐景行轻轻松了口气,这一场考试出结果后,想来他的任务也完成得差不多了。

………………

传胪大典那日,皇宫内城的琉璃瓦在阳光下亮得格外灼眼。

徐景行立在丹墀之下,襕衫被风掀起一角,望着金銮殿前台阶上的白玉龙纹,喉头微微有些发紧,他已连中解元、会元,如今就差这最后一步了。

鸿胪寺卿的声音穿透云霄:“宣新科进士~~”

徐景行闻言,带领众考生鱼贯而入,余光瞥见两侧廊下挤满了观礼的大臣,当念到二甲时,哪怕经历颇多,此刻也有些紧张。

“宣,今科状元徐景行入内觐见~”

这一声犹如惊雷炸响,惊得徐景行差点直接抬头直视端坐在龙椅上的帝王,在场的其他人也没好到哪里去,可以说满朝因此哗然,毕竟在他之前,还从未有人能在殿试前就连中两元,甚至于之前,就拿下小三元。

“徐卿家,”皇帝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你不仅才学出众,更是相貌堂堂,六元及第,实乃国之祥瑞!”

直到此刻,满朝文武百官,才反应过来徐景行这位陛下钦点的新科状元,在之前曾连续获得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第一名,怪不得会被点为状元,连中六元,实在世所罕见,是可入史书可青史留名的程度。

徐景行跪谢圣恩时,能清楚的听见从四周传来的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他摸着才到手还略显冰凉的笏板,想着之所以出现今日这般局面,跟他从前所积攒了大量功德有关,以至于让人都忽略了他这个身世不显的黑马,让他顺利达成六元及第这种当朝第一的盛举。

也让他在无数考生艳羡的目光中,站在了科举的最巅峰。

说起来,从童生到状元,这条科举路,就算是他来走,也走得很是艰辛,如今,他总算走到了尽头,为自己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然而金榜题名的喜悦还没散去,徐景行就发现当状元比考状元还忙,第一桩事便是前往孔庙行礼拜谒,毕竟他作为新科状元,要主持释菜礼,而后又得马不停蹄的赶到太学,在进士碑上小心翼翼地刻下自己的名字。

他刻字时,因为力道有些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