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拜得老师后,徐景行就打算回家告喜,至于学习上的问题,急不得也急不来,等他跟余世镜磨合一段时间再说,免得对方认为他狂妄,当场将他逐出师门。.咸,鱼`看`书+网~ `更*新_最′快,
家里头,老刘氏等人,徐景行前脚刚出门,他们便维持不住脸上的笑容,除了李氏,其他人心中忧虑重重,“景哥儿这样聪明,日后必要去考试,可家中实在拿不出考试要用的钱粮。”
钱的问题,其实徐景行也想过,甚至已经尝试着干过,给书店抄书,自他字迹清晰工整后就开始干,一直到现在都不曾停歇,甚至偶尔还会帮人撰写书信换取酬金来补贴家用。
于此同时,他还教会了原主家人编制竹篮草席等物,一家人齐上阵,每隔半月都可拿一批成品去集市上售卖,甚至他还尝试着用自己以往学过的农业知识,指导家中改良种植方法,以此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但怎么说呢,徐大山他们思想已经被固化,哪怕徐景行做出诸多努力来改善家境,他们对花钱的事,心中仍是惶恐无比,总觉得积攒到手的银钱能不花就不花的好,哪怕徐景行读书厉害,很有考取功名的可能,来光耀门楣,他们仍是会瞻前顾后。#[比!¤奇?中&?文>°?网t!D ,`无t错$内×;{容?|
对此,徐景行努力调理过他们的思想,然而收效甚微,只当时好一阵,过不了几天,一大家子人又会继续患得患失起来,如此,徐景行试过几次,便直接放弃,不再妄想着得到他们的支持。
“小九,剧情线里,原主家人也是这样一边害怕他读书费钱,一边又放任他前往书院求学的吗?这样纠结,他们难道不会觉得心累吗?”迄今为止,徐景行都没搞明白原主家人的想法。
“宿主,你知道的,哪怕是底层百姓,也深知读书很有可能彻底改变家族命运,原主家人自然也不例外,周围十里八乡,他们自然能看到有人通过读书取得功名从而使家族兴旺的例子,所以,他们内心深处是希望你能通过求学,获得更好的前程,进而来改变家庭当前的困境,所有,他们愿意放任你前往书院求学。”
“但读书需要花费不少钱财,对于一个较为贫寒的农家来说,这些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只一次考试,就有可能会让好容易好转的家庭经济更加拮据,出于对现实生活压力的无奈和恐惧,他们很担心因为供你读书使大家重回先前那艰难求生的境地。o咸+鱼?看
徐景行听了这话,心中很是复杂,说起来,当前家境较从前得到改善,还是他费心费力的功劳呢。
当然,徐景行也知道,家中除了徐大山李氏夫妻俩以及原主姐姐徐秀儿是真心支持他读书的外,其他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二叔、三叔家的孩子也都了能入学的年纪,可家中已送了他进学,再送其他人,是真的供养不起,可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心疼,原主二娘三娘,恐怕心中早有怨言,但又因为他读书实在厉害,不敢表现出来,所以,一大家子人对他是既放任又害怕的矛盾心理。
………………
徐景行从老师余世镜的漱石草堂赶到家中时,已是黄昏时刻,李氏等人已然将饭食做好,就等他归家。
说起来,村里大部分人家一日都只食两餐,早起一顿,到了下午三四点钟再吃一顿,若是过后饿了,便只能硬扛着,农闲时这么吃,徐景行也不觉得有什么,农忙时还这么吃,他就有些看不下去,便想办法在农忙时,给大家多添一餐饭食。
虽然这多出来的一餐大家也舍不得吃些好东西,只是些掺了大量野菜只加了少许杂粮的清粥,但到底是饭食,吃了,多少能恢复些许劳累半天而消耗的体力。
徐景行进村时,徐秀儿坐在廊下,借着最后一点天光做绣品,时不时抬头看向村口,看弟弟有没有归家,李氏则是坐在屋内织布,偶尔抬头看看窗外的闺女,她觉得这样的日子,实在再好不过。
不过这顿饭,徐景行吃得有些胃疼,因为他明显能感觉到原主二娘、三娘在听闻他成功拜了告老还乡的翰林大人为师后,心中一下子就对他升腾起了浓烈的恶意。
吃完饭后,还不等徐景行回房,就听见从后院传来的细碎争执声,微微一侧头,清透的月光下,他清楚的看见了她们眼底来不及收回的怨怼。
如此这般,让徐景行忍不住在心中长叹一口气,怪不得先前他准备教家里几个小的认字时,二娘三娘她们会是那般复杂的表情,想来她们更想要的,是送自己的孩子也去学堂读书,而不是接受他‘惺惺作态’的好意。
暮色深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