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纽约的晨光与祖辈的影子
纽约曼哈顿的清晨,阳光透过“苏氏国际大厦”顶层的落地窗,将巨大的logo映照在光洁如镜的地板上。_微~趣-小/说-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苏晚晴站在窗前,俯瞰着脚下川流不息的车流和远处曼哈顿岛的轮廓。今天是她正式接管苏氏北美区总部的第一天,距离祖父苏明远将家族企业的接力棒交给父亲苏晓,已经过去了二十年。而苏承宗的名字,那个在家族历史中如同灯塔般的存在,即便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依然清晰地烙印在每一个苏氏成员的心中。
“大小姐,董事会成员已经到齐。”助理林薇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苏晚晴转过身,整理了一下剪裁得体的白色西装外套。镜子里映出一张年轻却异常沉稳的脸,眼神里有着苏家人特有的锐利,也带着一丝属于这个时代的从容。她深吸一口气,推开了会议室的门。
“各位早上好。”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天然的穿透力,“今天,是苏氏北美区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起点。在开始讨论具体战略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我们家族,关于‘传承’的故事。”
她走到屏幕前,指尖轻点,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出现在众人眼前。那是苏承宗,穿着朴素的长衫,站在一家小小的绸缎铺前,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屈的斗志。
“这是我的曾祖父,苏承宗。”苏晚晴的声音带着一丝温情,“1920年代,他在南方小城创办了‘承记绸缎庄’,那是我们苏氏商业帝国的雏形。当时时局动荡,生意艰难,但他始终坚信,诚信为本,创新为翼,方能立足。他曾经说过:‘做生意,不是为了赚快钱,而是为了留下点什么,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客户,对得起跟着你的人。’”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无论是头发花白的老董事,还是年轻的高管,都专注地听着。这些故事,他们或许听过无数遍,但从新任掌舵人口中说出,又有了不同的分量。
“曾祖父经历过战火,经历过经济萧条,甚至一度濒临破产。但他从未放弃,他带着员工一起熬,一起想办法,把传统的绸缎生意做出了新意,甚至在战后率先引入了机器生产,成为了当时行业的翘楚。”苏晚晴的目光扫过众人,“他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家企业,更是一种精神——创新、拼搏、奉献,还有最重要的,对‘传承’的责任感。”
屏幕上的照片切换,是苏明远和苏明辉在会议室给年轻一辈讲课的场景,是苏晓带领团队在海外拓展市场时的留影,是苏氏企业在全球各地的标志性项目……
“我的祖父们,我的父亲,他们将曾祖父的精神火种传递了下来,让苏氏从一个区域商号,发展成为今天横跨多个领域的跨国集团。我们在纽约、在伦敦、在东京……我们的业务涉及科技、金融、能源、环保……但无论走多远,我们都没有忘记起点,没有忘记曾祖父留下的‘根’。”
苏晚晴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坚定:“今天,我站在这里,接过的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管理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耀与责任。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哪个国家,都能记住我们的家族精神,记住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苏氏的荣耀,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代代相传的荣光之脉。¢e~8¢z`w?.¢n.e~t^”
掌声响起,带着尊重,也带着对未来的期许。苏晚晴知道,这只是开始。在全球化的今天,家族企业面临的挑战早已不同以往,科技的飞速发展,市场的瞬息万变,地缘政治的复杂局势……都需要他们以更开放、更创新的姿态去应对。但她心中有底气,这份底气,就来自于那条看不见,却无比坚韧的“荣光之脉”。
第二章:日内瓦的午后与传承的温度
与此同时,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苏氏欧洲总部,一场截然不同的“传承”正在进行。
苏云哲,苏晚晴的堂弟,正有些局促地坐在沙发上,对面是他的父亲,苏氏欧洲区总裁苏明轩,以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的祖父,苏明辉。
“云哲,知道我为什么叫你从巴黎赶回来吗?”苏明轩的语气温和,但带着一丝严肃。
苏云哲摇摇头,他刚刚结束在巴黎高等商学院的课程,本以为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餐。
苏明辉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目光落在孙子身上:“你快毕业了,也该真正接触家族企业了。但在让你进入核心业务之前,我想带你去一个地方。”
车子沿着日内瓦湖行驶,最终停在一座略显古朴的庄园前。庄园门口没有醒目的标志,只有一块小小的铜牌,刻着“苏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