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大民富商苏半城 > 第147集:科技赋能企业

第147集:科技赋能企业

第一章:旧厂房里的新火种

清晨六点,滨海市的雾气还未完全散去,苏式集团老厂区的三号厂房却已灯火通明。¢搜???搜-?ˉ小ˉe说??网3#: <首3发^与隔壁几条生产线传来的规律机械轰鸣声不同,这里透着一股截然不同的“安静”——那是一种思维高速运转时的沉寂,夹杂着键盘敲击的细碎声响和偶尔响起的低声讨论。

苏明辉站在玻璃幕墙外,看着里面忙碌的身影,镜片后的眼神复杂。这里曾是苏式集团发家的地方,生产着第一代让苏家在业内站稳脚跟的机械零件。如今,机床被挪到了角落,覆盖着防尘布,像一位沉默的老臣,而取而代之的是排列整齐的服务器机柜,以及一群穿着随意、眼神却格外明亮的年轻人。

“明辉叔。”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端着马克杯走出来,镜片上还沾着点咖啡渍,“昨晚的数据建模有了新突破,ai对生产线能耗的预测误差,降到了百分之三以内。”

说话的是陈宇,苏明辉亲自从顶尖高校挖来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他身后的团队,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却肩负着苏式集团未来十年,甚至更长远的技术命脉。

苏明辉点点头,推了推眼镜:“辛苦了。能耗优化只是第一步,我要的是全链条的智能化。从原材料采购预测,到生产流程自主决策,再到售后服务的智能响应。”他的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苏式不能再靠‘经验’和‘人情’打天下了,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代。”

他指的“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科技爆炸的时代。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新技术如同海啸般席卷而来,颠覆着一个又一个行业。有的老牌企业在浪潮中轰然倒塌,有的则抓住了机遇,一飞冲天。苏式集团,这个由他父亲苏承宗一手创立,历经风雨传承到他和哥哥苏明远手中的家族企业,正站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哥哥苏明远更多地负责集团的战略布局和对外事务,而将科技赋能、内部革新这一重担,交给了对技术更感兴趣,也更具前瞻性的苏明辉。

“我明白,”陈宇喝了口咖啡,眼神发亮,“区块链那边也有进展。供应链金融的溯源系统原型已经搭好了,一旦试运行成功,我们就能彻底解决供应商账期和信用评估的老大难问题。这在以前,靠人工审核,光是单据就得堆成山。”

苏明辉走进实验室,一台巨大的屏幕上正滚动着密密麻麻的代码和实时数据图表。他走到一个模拟生产线的沙盘前,沙盘上的微型机械臂正在ai的控制下,以不可思议的精度进行着组装作业,整个过程流畅、高效,几乎没有多余的动作。

这让他想起了几十年前,父亲苏承宗带着工人在昏暗的厂房里,靠双手和简单工具打磨零件的场景。汗水、油污、还有那份不服输的劲头,是他童年记忆里最深的烙印。如今,时代变了,挑战变了,但那份“求变”和“创新”的基因,必须在新技术的土壤里,开出更绚烂的花。

“爸,如果您还在,看到这些,会怎么想?”苏明辉在心里默默问了一句。他知道,父亲一定不会反对,甚至会比他更激进。苏承宗当年就是靠着“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才让苏式在竞争激烈的制造业中脱颖而出。

“明辉叔,”另一个负责区块链项目的小姑娘林薇跑了过来,手里拿着平板,“您看这个,我们和银行合作的跨境支付试点,用区块链技术处理,交易时间从原来的几天缩短到了几分钟,而且手续费降低了七成!”

数据是冰冷的,但苏明辉能从中感受到滚烫的力量。`鸿*特¢小.说-网. ¢最,新?章_节+更′新+快`这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商业模式的重构,是苏式集团在新时代立足的根本。

第二章:齿轮与代码的碰撞

变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当苏明辉的研发团队在实验室里如火如荼地推进项目时,集团内部的质疑声也从未停止。

“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有什么用?我们苏式靠的是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口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工程师在会议上拍了桌子,他是从苏承宗时代就跟着企业的元老,对传统工艺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近乎固执的坚持。

“就是,人工智能?机器能懂什么?能比得上我们几十年的经验?我看啊,就是瞎折腾,浪费钱!”另一位负责生产的副总也附和道。

会议室里气氛有些凝重。苏明远坐在主位,看了一眼弟弟苏明辉,示意他发言。

苏明辉站起身,没有直接反驳,而是打开了身后的投影仪。屏幕上出现的不是枯燥的技术参数,而是一段视频。

视频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