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大民富商苏半城 > 第110集:初战告捷

第110集:初战告捷

的产品,得到了国际顶级市场的认可!意味着我们打破了欧美企业的垄断,在国际舞台上站稳了脚跟!这是我们三代李氏人梦寐以求的时刻!”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最后落在前排坐着的几位白发老人身上,那是跟着祖父一起创业的老员工。“我要感谢在坐的每一个人,感谢研发团队的日夜攻坚,感谢海外办事处的拼搏奋斗,感谢生产一线的精益求精,更要感谢那些为李氏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同志们!没有你们,就没有李氏的今天!”

“李默在电话里告诉我,为了这个项目,他们团队三个月没睡过一个安稳觉,跑遍了美国东海岸,吃了无数闭门羹,但他们挺过来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身后站着整个李氏,站着我们所有家人!”

说到这里,李建宏的声音哽咽了:“我父亲,也就是你们的老董事长,临终前拉着我的手说:‘建宏啊,什么时候,咱们李氏的东西能卖到国外去,让洋人也竖大拇指,我就算闭眼也安心了。’今天,我可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了,我们做到了!”

台下不少老员工已经泪流满面,年轻员工们则热血沸腾,掌声、欢呼声、啜泣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激动人心的交响乐。

晚上,集团餐厅灯火通明,每张桌子上都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李建宏带着几位高管,挨桌给员工们敬酒。祖父李老爷子也被请来了,老人家穿着唐装,精神矍铄,手里拄着拐杖,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爷爷,您高兴吗?”李建宏扶着老人,笑着问。

“高兴!高兴啊!”老爷子用力点头,眼睛里闪着光,“比我当年娶你奶奶那天还高兴!咱们李家,终于走出国门了!默儿这孩子,有出息!”

年轻的员工们围过来,争相向老爷子敬酒,听他讲当年“李氏五金”创业的故事。整个餐厅里,洋溢着家的温暖和胜利的喜悦。有人拿出手机,拍下这难忘的一幕,发在家族群里。

此刻,远在费城的李氏办事处,也正在举行庆功宴。李默看着视频里国内热闹的场景,听着家人和同事们的欢呼声,眼眶湿润了。他举起酒杯,对着镜头:“爸,爷爷,各位家人,谢谢你们的支持!我们在这边一切都好,接下来,我们会全力以赴,把项目做好,让李氏的牌子在北美市场越擦越亮!”

视频那头,李建宏举起酒杯回应:“默儿,好好干!家里有我们,你放心!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整个李氏都是你的后盾!”

屏幕内外,酒杯相碰,虽然隔着万里重洋,却传递着同样的喜悦和信念。这个夜晚,对于李氏家族来说,注定无眠。它不仅是一个项目的成功,更是一个家族企业走向世界的里程碑,是三代人梦想照进现实的光辉时刻。

第四章 里程碑后的涟漪

“东部走廊”项目的成功,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李氏集团内外激起了层层涟漪。最直接的影响,是账面上那数千万美元的订单金额,按照当前汇率换算成人民币,是一笔足以让任何企业艳羡的数字。财务总监在月度会议上汇报时,嘴角的笑意怎么也藏不住,这笔利润不仅能覆盖海外办事处一年的运营成本,还能为集团注入充足的现金流,支持后续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但比利润更重要的,是国际市场的认可。中标消息经美国当地媒体和行业期刊报道后,李氏集团的名字开始出现在欧美机械工程领域的视野中。行业分析报告中,首次出现了对“中国李氏精密机械”的技术评价,虽然措辞仍带有谨慎,但“创新”“高效”“性价比突出”等词汇,已经打破了过去对亚洲品牌“廉价低质”的刻板印象。

德国冯·诺依曼集团的汉斯在项目落幕后,曾私下找到李默,语气复杂地说:“李先生,你们赢了,但不是靠价格,是靠技术。这在北美市场,很少见。”这句话,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欧美同行的态度转变。

更具意义的是后续的合作机会。项目中标一个月后,李氏北美办事处陆续收到了来自加拿大、墨西哥以及美国本土其他企业的咨询函,询问智能仓储设备和精密机械部件的合作可能。其中一家位于芝加哥的物流巨头,直接表达了希望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意愿。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口碑效应’。”李建宏在董事会上兴奋地说,“一个项目的成功,打开了一扇门,让更多人看到了李氏的实力。现在,不是我们去求着别人合作,而是别人主动找上门来了。”

家族内部,这次成功也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