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大民富商苏半城 > 第101集:传承的起点

第101集:传承的起点

凡,"逸凡在智能仓储项目中的创新,正是这种精神的延续。"

苏逸凡微微一怔,没想到父亲会在公开场合肯定自己。他坐直身子,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里,苏明远和苏明辉轮流讲述着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事件。从2003年非典时期的转型,到2015年跨境并购的挫折,每一个案例都被拆解成战略、执行、文化三个层面。

"现在我们来做个分组讨论。"苏明辉宣布,"每组领取一个历史案例,分析当时的决策逻辑,并提出如果现在遇到同样问题会如何解决。"

,!

会议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年轻人们自发组成小组,围在资料台前领取文件。苏晓和苏航分到了1997年金融危机的案例,他们走到窗边的休息区,展开泛黄的财务报表。

"你看这里,爷爷当时选择断臂求生,砍掉所有非核心业务。"苏航指着报表上的红色批注,"如果是现在,可能会有更多选择,比如资产证券化或者引入战略投资者。"

苏晓点头:"但当时的金融环境不同,资本运作手段远不如现在成熟。"她忽然想起什么,从手机里调出一份旧报纸扫描件,"这是1998年《财经周刊》对爷爷的采访,他说'危机是最好的试金石,能让你看清哪些是泡沫,哪些是真金'。"

两人正讨论着,苏逸凡端着咖啡走过来:"在聊什么呢?"

"1997年金融危机的应对策略。"苏晓晃了晃手中的资料,"你觉得如果现在遇到类似情况,集团该怎么做?"

苏逸凡沉吟片刻:"首先肯定是现金流管理,然后..."他突然笑了,"不过这种假设性问题没什么意义,现在的经济环境和当年完全不同。"

"但商业的本质是相通的。"苏明远不知何时站在他们身后,"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企业家的决策逻辑和精神内核是不变的。"

苏逸凡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转身回到自己的小组。苏明远看着儿子的背影,轻叹一口气。他知道苏逸凡更倾向于用数据和模型分析问题,对家族历史的情感联结不如苏晓深厚。

下午的课程进入实践环节,苏明辉安排了沙盘模拟。年轻人们需要在限定时间内,根据提供的市场数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苏晓所在的小组抽到了"开拓非洲市场"的任务,她迅速组织成员分工,自己负责市场调研部分。

"这里有个矛盾点。"苏晓指着屏幕上的消费数据,"非洲市场潜力巨大,但基础设施薄弱。我们是该先投资基建,还是直接进入?"

"基建投资周期太长,可能错过市场窗口。"苏航分析道,"但物流和电力问题不解决,产品交付会受影响。"

经过激烈讨论,小组决定采用"轻资产+本土化合作"的策略,先通过当地经销商打开市场,同时与政府洽谈基建项目。这个方案得到了苏明辉的认可,他在点评时特别提到:"这种灵活应变的思维,正是苏氏精神的核心。"

课程结束时,夕阳已经染红了天际。苏明远站在窗边,看着年轻一辈三三两两离开会议室。苏晓和苏航还在热烈讨论,苏逸凡则在收拾电脑,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

"你在看什么?"苏明辉走到他身边。

"晓儿的项目计划书。"苏明远调出邮件,"她打算在东南亚试点社区团购模式,结合智能仓储和物流网络。"

苏明辉笑了:"这丫头,倒是把今天学的东西活学活用了。"

"更难得的是她理解了传承的本质。"苏明远关闭屏幕,"不是守住家业,而是让它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两人相视而笑,窗外的城市华灯初上。三十七层的高度让街道上的车流变成流动的星河,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里无数企业的兴衰沉浮。而苏氏家族的传奇,正以一种新的方式,在这些年轻的血液中继续流淌。

喜欢大民富商苏半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