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大民富商苏半城 > 第23章 盐运业务拓展

第23章 盐运业务拓展

打动,同意先试着合作一批盐的运输。苏半城格外重视这第一批合作的盐,从盐场装货时,他亲自监督,要求伙计们务必小心谨慎,不能有丝毫的差错,确保盐的品质不受损,分量也足斤足两。

当这批盐沿着新线路顺利地运往远方的城镇,并且获得了那边商家的高度好评后,越来越多的盐场主动找上门来,想要和苏半城合作。就这样,苏半城的合作盐场越来越多,盐的储备量也越来越充足,为大规模的盐运生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第五章:风生水起

随着新线路的启用和合作盐场的增多,苏半城的盐运生意真正开始做得风生水起了。一艘艘装满盐的大船在河道上航行,扬起高高的风帆,那白花花的盐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仿佛是流动的银山;一辆辆盐车在道路上奔驰,车辙印在土地上留下深深的痕迹,像是书写着苏半城的辉煌。

苏半城的盐,因为运输及时、品质优良,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打开了销路。以往那些偏远的城镇,百姓们很难买到价格合理又质量好的盐,而如今,苏半城的盐运到了那里,让大家的生活都便利了许多。

他的财富也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多,不仅购置了更多的房产、田地,还将生意拓展到了其他领域,比如开设了一些与盐运相关的客栈、货栈,方便往来的盐商们歇脚和存放货物。苏半城的名字,在整个商界都渐渐响亮起来,人们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他有眼光、有魄力。

可在这繁华的背后,苏半城也没有忘记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他时常告诫自己和家中的晚辈们,这盐运生意能有今天,靠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切不可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要时刻保持警醒,不断去开拓创新,才能让这份家业长久地传承下去。

第六章:风云突变

然而,好景不长,苏半城的盐运生意做得越大,就越容易引起旁人的嫉妒和一些势力的觊觎。朝廷中,有一些官员看着苏半城靠着盐运赚得盆满钵满,便动起了歪心思,想要从他这里捞取好处。

先是有个小吏,打着检查盐引的幌子,三番五次地到苏半城的盐运仓库找茬,一会儿说盐的存放不符合规定,一会儿又说账目有些不清不楚,其实就是想索要贿赂。苏半城虽然心中气愤,但也不想轻易得罪这些人,便好言相劝,还送了些薄礼,想着息事宁人。

但没想到,这反而让那些人变本加厉了。紧接着,又有一位朝中大臣,不知受了谁的蛊惑,向皇帝上奏,说苏半城的盐运生意有垄断之嫌,扰乱了市场,请求朝廷重新审查他的盐引资格,并且加大对他盐运的管控力度。皇帝听信了这番话,便下令让相关部门去彻查此事。

一时间,苏半城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以往那些合作的盐场主们也开始有些人心惶惶,担心受到牵连,有的甚至想要暂停和苏半城的合作。苏半城深知,此刻若不能妥善应对,那自己辛苦打拼下来的一切都将毁于一旦。

第七章:艰难应对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苏半城没有慌乱,他先是整理好了所有与盐运相关的账目、盐引凭证等资料,做到每一笔生意都清清楚楚、有据可查。然后,他亲自前往京城,想要面见那位上奏的大臣,向他解释清楚情况,表明自己并无垄断之心,一直都是合法合规地经营盐运生意。

可那大臣根本不见他,还让门房把他给轰了出来。苏半城没有气馁,他又四处托关系,找到了几位在朝中还算正直的官员,向他们诉说了自己的冤屈,希望他们能够在皇帝面前帮自己说几句公道话。

同时,苏半城还让家中的伙计们继续维持盐运生意的正常运转,不能因为这次风波就懈怠了,要保证盐依旧能按时、按质地运往各地,稳住那些老客户的心。

在京城周旋了多日,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几位正直的官员被苏半城的诚恳打动,答应会在朝堂上为他据理力争。终于,在一次朝堂议事时,他们把苏半城的实际情况详细地汇报给了皇帝,并且拿出了证据证明苏半城的盐运生意是对市场有益的,并没有扰乱秩序,反而让更多百姓能吃上盐。皇帝听后,觉得有理,便下令停止对苏半城的审查,让他继续安心做盐运生意。

第八章:再创新高

经历了这场风波,苏半城虽然身心俱疲,但也从中吸取了不少教训。他意识到,在这复杂的商界和官场环境中,光靠努力和诚信经营还不够,还得要有一些能保护自己的手段和人脉关系。

于是,他回到家中后,一方面加强了对盐运生意各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