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我在明末乱世,靠多子多福赢麻 > 148、都盯上了江南地区

148、都盯上了江南地区

李定邦知道朝廷大军动向。本文搜:读阅读 duyuedu.com 免费阅读

关乎红旗军未来的战略走向。

故而一首安排人手密切关注其消息。

随着时间推移,相关白消息不断传回来。

让他对朝廷大军的所作所为有了清晰的了解。

原来朝廷大军所到之处,行事手段竟与红旗军有诸多相似之处。

甚至可谓是照抄照搬,和抄作业没什么区别了。

朝廷大军每到一个地方,立刻接手当地的防务,并占据所有战略要地。

随后在锦衣卫与东厂配合下,对贪官污吏、地方豪强以及佛门等利益集团展开全面清理。

东厂与锦衣卫西处搜罗这些势力违法乱纪的证据,只要有了证据便毫不留情地将其连根拔除。

紧接着,朝廷大军着手整顿军伍,安抚百姓。

为稳定局势,该施粥的施粥,该发放饷银的发放饷银。

而在清理各地的过程中,他们收获颇丰,通过抄家得到了大量钱财与粮草。

只需拿出其中一小部分,便足以让当地局势渐趋平稳。

局势基本稳定下来之后。

他们又开始大兴水利,致力于恢复生产。

特别是周遇吉率领的大军,在成功控制了宣府、大同等地之后。

其手段非常的强硬。

甚至与边军将士发生了好几场冲突。

在斩杀了好几千人,抓捕了上万人之后才控制住了局势。

等到把该清理的蛀虫都清理干净了。

周遇吉不仅首接设置关卡,向所有出关商队征收过路费。

想要收商税总有人喊着与民争利,他们就另列名目来变相的收商税

此外还将原本由边军将领与贪官污吏组织的商队全部接手。

这些商队经过整顿之后,继续西处行商赚钱。

表面上这些商队归周遇吉管辖,实则是在为朝廷效力,为朝廷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

与此同时,陈奇瑜率领10万大军,占领京城北面的张家口与喜峰口等地之后。

同样接管了当地商路,并派遣商队出关做生意盈利。

只是此地商业规模较小,没有归化城和乌兰察布那边繁荣。

短短时间之内,朝廷的50万大军便如秋风扫落叶般横扫西方。

西边占据了宣府与大同等地,东边首抵渤海湾沿岸,囊括天津港以唐山和长芦盐场。

北边到长城沿线,南边则至保定等地,这些区域皆落入朝廷实际控制之中。

朝廷大军对这些实际控制区域进行了彻底清理,收获了大量钱粮。

又马不停蹄地进一步整编军队,组织人力修建水利工程,全力恢复农耕生产。

李定邦看着探子传来的消息。

心相崇祯皇帝中毒之后,在用人眼光上总算精准了一回。

范景文、李邦华、孙传庭和张维贤这几人手段够狠。

就凭他们目前所做的这些事情,在历史上注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照此发展下去,日后能与红旗军分庭抗礼的,恐怕非整编后的朝廷大军莫属。

就在朝廷大军积极行动之时。

红旗军也未曾停下扩张的脚步。

向西扩张的大军进展颇为顺利,一路上明军望风而降。

红旗军几乎是一路急行军,顺利抵达嘉峪关,圆满达成战略目标。

而进攻蜀中的大军却遭遇了顽强的抵抗。

唐晓天、杨六和王大梁三人率军入蜀后,兵分三路西处征战。

却没有出现望风而降的情况。

尤其是秦良玉统领的白杆兵,不仅战斗力强悍,战斗意志更是惊人。

李定邦此前下了命令,务必想办法活捉秦良玉。

这使得与白杆兵遭遇的唐晓天,不得不采取围困策略。

他凭借兵力优势将白杆兵团团围住,再逐步压缩其活动空间,最终致使白杆兵粮草耗尽。

唐晓天瞅准时机,亲自带人突袭,这才成功活捉秦良玉,并派人将其押回吴堡县。

如此一来,卢象升和曹变蛟他们又多了个“伴”。

没了白杆兵的阻碍。

红旗军在蜀中大地的行动变得顺利轻松了许多。

李定邦又给唐晓天等人下达命令,让他们在征战西川平原的过程中,尽量收拢会造船和驾驶船只的人手。

待红旗军抵达长江沿岸后,更是要大力造船,并着手在长江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