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我在明末乱世,靠多子多福赢麻 > 67、建奴入关

67、建奴入关

在得知毛文龙死后。本文搜:求书帮 qsbxs.com 免费阅读

李定邦己经在全力备战了。

红旗军又经过了一次扩编,目前总兵力约有 3万人左右。

李定邦让人抓紧训练,并且大幅度提高了训练强度。

最基本的队列训练,诸如正步、齐步、跑步、站军姿等等,这都是必不可少的训练项目。

然后就是训练战术战阵。

红旗军现在普遍使用的都是步枪和火药枪。

这必然要训练新的战术才行。

否则将士们都不知道该怎么打仗了。

而李定邦的亲卫营就如同教导营一般。

把他们总结并验证过的各种战术,全部传授给了红旗军的其它部队。

李定邦手下的将领带着部队不断进行高强度训练,李定邦则是时常待在兵工厂那边。

全力抓紧搞军工生产。

特别是使用量极大的炸药,还有手榴弹和子弹。

这些在战场上都是消耗品。

真要去打仗的时候,当然是带的越多越好。

同时也在密切关注着辽东方向的消息。

到了崇祯二年,也就是一六二九年的十月。

皇太极率领约十万精兵,绕道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

不该发生的事情还是照样发生了。

其实这个事情真的是根本不该发生的,但是它偏偏却发生了。

这就和整个明朝的很多大事件一样,全都充满了诡异的气息,感觉像是有一只无形而诡异的幕后黑手在暗中推动一般。

在《崇祯长编》中有明确记载,毛文龙是这么写的:“总兵毛文龙疏言:臣受数十疏捏谤以来,心如死灰。因圣恩未报,力疾以做未完之局。臣之愚忠也,非栖栖恋位也。邸报见皇上宣召廷臣,问对发帑记注,臣涕泣感叹。

因记刘爱塔来时,云东事今冬必图大举,臣割断流言,预筭克五岭关等处,使褁足不西。臣之心事,天知之,鬼神知之,不敢一字欺圣明也。”

具体的意思就是毛文龙不断地受到弹劾,并且粮饷被克扣得太多了。

但是毛文龙上奏说明了东江镇军的重要性,他要想尽一切办法牵制着建奴,让建奴没有胆子西进。

当时的大臣阎鸣泰同样提醒朝廷:“后金多算而行,其计必诡。或佯攻宁远,而阴薄关门”。

“或明攻关外而阴袭关内。皆势之所必至,而防之不可不周者也”。

甚至阎鸣泰再次上疏说到这个事情的时候。

首接提醒说后金有可能绕开宁远,而从蓟镇入关:“设谋定计,绊结西虏,又不知欲如何出我不意,而冀一释憾之为快者。况榆关一区,芳饵从积,则一转而蓟门为前茅,亦不可知,此职之大惧也。”

反观袁崇焕对于这么重大的事情。

则是说了一堆废话:“故石门路、喜峰口一带,或可无恐。数年谓用西虏,其或效于今日乎?”

“或可无恐”,就是也许可以安全。

大明的国防与京师的安全在袁大炮看来,“或可无恐”似乎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包括袁崇焕率领着关宁军赶回京师时,其排兵布阵的具体操作,也是透露着各种诡异的气息。

怎么看都像是在跟建奴打配合的样子!

并且在建奴退走之后,袁崇焕进入京城时,竟然坚持非要带一个喇嘛进城。

至于那个喇嘛的真实身份以及是去干嘛的?

后面全部都变成了历史谜团,可能被野猪皮的后代全部都给抹掉了吧!

所以袁嘟嘟被杀一点都不冤枉!

当然了,这些事情李定邦也无力改变什么。

在得知建奴己经入关,并准备围攻大明京师了。

红旗军上下就做好了出战的准备。

兵力和粮草物资,以及武器弹药都己经放在了柳林县。

随时都可以从柳林县出发去杀建好。

并且李定邦早就派出了探子,随时在打听着京城方向的消息。

为了能够及时传递消息,还准备了特别多的信鸽。

遇到重要的消息的时候,会用多只信鸽传递同样的消息。

免得信鸽出了意外,导致了消息不能及时传达。

当然了,两地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

李定邦又让人在柳林县到京城的途中,设置了多个秘密情报点。

这个可以在那些情报点中转……

红旗军的战斗力人所共知,相信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