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去抢夺粮食,抢夺衣物,抢夺一切对他们有用的东西。
不过小李村名声在外。
普通的流民队伍不敢来攻打小李村。
这倒是让小李村安宁了一段时间
到了天启七年的冬月(农历 11月)。
小李村又迎来了一批意料外来客。
有一个三西十岁的汉子,带着一个七八岁白小男孩来到了李定邦他家。
中年汉子一副庄稼人的朴实打扮。
但是不像其他人那般诚惶诚恐,也没有一丝一毫求人的卑微姿态。
站在门口外面的院子里,显得相当的从容淡定。
他们到来的时候。
李定邦和唐晓天他们正在专心练功。
中年人和小男孩都在静静地看着他们练功。
中年人的眼中不经意间闪过一丝惊讶之色,小男孩子则是满脸的好奇。
李定邦练功完毕之后。
转过头看向中年人:“你是南山上村的李叔?”
中年人名叫李兴文,跟李三爷还有李定邦的父亲是同一辈的人。
李兴文露出一个温和的微笑:“都有七八年没见面了,没想到你还能记得我,定邦你这记性可真好啊。
不像我们家定国这小子,整个就是一个调皮捣蛋的皮猴子,叫他读书也读不进去,整天就想着舞刀弄棒的,一门心思想要练武……”
李定邦看向李兴文旁边的小男孩。
这个小家伙就是李定国了?
李定国是 1621年出生,现在是天启七年的年尾,马上就到 1628年了。
李定国这个时候应该有七左右,看起来虎头虎脑的,身体格外结实。
小家伙看起来平时的生活应该不是太差,至少能够吃得饱肚子,否则不会有这么结实的身体。
李兴文刚才提到说是让李定国读书,那就表明他家里的条件还算不错。
在这年头,普通人家可没那个能力送孩子去读书……
李定邦:“小孩子嘛,活泼好动很正常的,李叔你们这次过来是有什么事情?有事你尽管说,能帮的我们一定会帮。”
李兴文:“我们村子那边局势不太安全了,所以我带着定国过来投奔你们。你们这边其他家都住满了人,李三哥就安排我们父子来你们这里暂住一段时间……”
他所说的李三哥就是李三爷。
李三爷在他家排行老三,但是他大哥二哥这些年先后离世了。
只有李三爷从小练过武功,并且走南闯北,有见识又有实力。
日子过得不错,寿命也比较长久。
如今都 50岁左右的人了,看起来还精神抖擞的……
李定邦:“没问题,我们刚好在前段时间搭建了好几间茅屋,多住几个人完全没问题。”
李定邦没想到李定国父子会来投奔小李村。
更没想到会首接被安排到他家里来暂住。
李定国那可是明末战神啊!
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送上门,当然要跟李定国我搞好关系了。
这是送上门来的战将,怎么能错过机会呢?
李兴文:“那就多谢贤侄了,我们带了一些粮食过来,身上也还有一点银子。
接下来我们会尽快找个合适的地方,然后自己重新搭建屋子,不会打扰你们太久的。”
李定邦家里原来有三间茅草屋。
后面搭建的几间茅草屋跟原来的屋子,合起来围成了一圈。
形成了一个西合院的样子。
在这个西合院的旁边还有一片空地。
李定邦:“我们家旁边就还有一片空地,你们可以在这里搭建屋子也行,不过这里靠近村口,相对其他地方来说要危险一些,兴文叔你看合适不?”
李兴文:“这可真是太好了,我看你们都是很厉害的年轻人,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我们家定国这小子,能够时常跟在你们屁股后面学一点本事,那对他来说将会受益无穷……”
李定邦:“那行,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下来,走走走、我带你们进屋先安顿下来再说……”
……
……
关于李定国的出生地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出生于陕西的延安地区,另一种说法则是说出生于陕西榆林。
在本书里面,就当他是出生于陕西榆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