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这实在有悖于常理和道德规范。
回忆起往昔那段年少轻狂的岁月,那时的我们毫无顾忌、肆意张扬。众人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言辞激烈而冲动。每当有人说出一句话,少司命便会发出一阵清脆悦耳的笑声,那笑声仿佛春日里绽放的花朵般娇艳动人。就在这充满欢声笑语、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时间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困意渐渐袭来,眼皮变得越来越沉重,最终我们都沉沉地进入了梦乡。
当再次睁开双眼苏醒过来之时,只觉得方才所经历的那场梦境犹如漫天飞舞的落花一般缤纷绚烂、美不胜收。然而,究竟在那个梦幻的场景中有多少花瓣飘然而落呢?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如此残忍地击碎了少司命们心中那份对于爱情的美好憧憬和梦想呢?是爱情自身所具有的那种复杂多变且难以捉摸的特质吗?还是因为这个残酷无情的现实世界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压力与无奈,使得那些美好的情感也无法得以长久维系?也许,这两个方面的因素都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吧。不过,说不定在这背后还潜藏着许许多多不为世人所知的隐秘缘由,正等待着有心之人去慢慢探寻和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然而,所谓的理由终究只是借口罢了。世间从未有一种爱情会因单纯的理由而走向破灭。倘若那真的是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情,那么真正的爱便足以战胜一切阻碍它前行的因素。可惜啊!令人惋惜的是,事实并非如此。在那些看似无法逾越的理由跟前,太多人的勇气消散无踪,他们选择了怯懦地退缩,向现实低头,从此放弃了曾经信誓旦旦的真爱。
要知道,这世上真挚的爱情实属难得,能够寻觅到灵魂共鸣的知音更是如同海底捞针般困难。所以说,一旦有幸邂逅,务必要倍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缘分。
且看少司命和文晶二人,他们之间的人生轨迹本就大相径庭。少司命自小在繁华喧嚣的都市中长大,享受着优渥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资源;而文晶则自幼身处小镇的贫民窟之中,那里的生存条件极为艰苦。不过,文晶却凭借自身的努力和聪颖,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那个贫民窟里,约有百分之七十的孩子都深知唯有通过读书才能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因此他们往往比同龄人更为早熟,心中也承载着更多沉重的思虑。
拥有良好学习功底的文晶,其成绩优异多数依靠着自身坚持不懈地努力拼搏。要知道,在那片贫穷落后的贫民窟中,家长们对孩子们的学业以及成长往往缺乏应有的关注与管教。他们养育孩子的方式,就如同饲养小狗一般随意而粗放。相比之下,自幼生活在繁华都市且备受呵护、娇生惯养的少司命,她所经历的世界与文晶截然不同。这样两个出身迥异的女孩,究竟又是如何产生交集的呢?
原来,少司命成长的城市距离文晶所在的小镇并不算太过遥远。这座城市中的各大高校时常会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便包括深受学生喜爱的吧埋头苦思、奋笔疾书创作自己作品的文晶,偶然间听到了身旁一名同学提及附近城市即将举办一场盛大的书友会,并热情地向她推荐前去参加。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文晶踏上了前往那个城市的旅程。也正是在这场书友会上,命运之轮开始悄然转动,让文晶与少司命这两位原本毫无关联的少女得以相遇相识。
她们俩个人的文风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皆倾向于撰写哲学类的散文作品。然而,这类散文属于相对小众化的领域,往往难以引起广泛关注。许多人对其嗤之以鼻,甚至常常加以嘲讽,认为此类文章就如同作者们在自娱自乐一般。毕竟,与那些充满跌宕起伏情节、扣人心弦的悬疑推理故事相比,这种纯粹依赖哲学思考来支撑全篇的大篇幅文章显得颇为乏味。它们既缺少引人入胜的情节发展,又缺乏令人欲罢不能的悬念设置,仅凭哲学理念这一单一元素,怎能撑起一部完整且富有魅力的作品呢?而缺乏扎实故事情节架构的散文式小说体裁,自然也很难吸引读者们的目光。
可即便如此,正是这样一个小众群体所钟爱的文化现象,促使着少司命和文晶开始深入探讨起文学的真正意义所在。要知道,“什么才是文学的真正意义”这一命题,不仅是大学文学系考试中的常见题目,更是无数写书人的心头之惑——那来自灵魂深处的叩问之声。那么,少司命究竟为何会选择投身写作之路呢?她心中对于文学的理解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这些问题如同迷雾般笼罩着人们的思绪,等待着被揭开谜底。
究竟为何我们要致力于撰写那些引人入胜的文章呢?而这些精心雕琢出的篇章又是为了哪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