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东京1991游戏制作新时代 > 第14章 哈德森的橄榄枝

第14章 哈德森的橄榄枝

次于本部。

以哈德森来说。他们关于市场和业务方面的运营部门几乎都是以东京为核心。就算是研发部门也在东京有相当规模。

北海道的工资和房租都更便宜。但是能够招聘到的人才范围也有限。还有诸如音乐或者插画这些经常外包给外部的环节,在东京也方便与更高水平的人才进行接触。

九十年代初期想要移动办公可没那么容易。各大公司互相传递文件还要依靠物理途径。而在游戏产业上下游公司云集的东京,这种物理途径可以依赖地铁线路来完成。而在北海道可就非得依赖并不算快的快递来完成了。

“第一次到这种大公司来吧。”

森田指着楼上的招牌问道。

“说实话,有点紧张。”

齐东海紧张之处倒不是对方公司的规模。

在另一个时空中,齐东海有过几年的游戏业从业经验。他待过最久的那家公司隶属于某互联网大厂旗下。并且在大厂的大楼内办公。

那时候自己的办公场所比眼前新宿街头这栋有些年头的建筑规模大的多。

让他浑身不自在的来源是身上这身西装。

在二十一世纪中国,it和互联网企业在着装方面都比较宽松。除了业务人员之外其他岗位很少要求员工穿正装。

当初齐东海是穿着卫衣帽衫就通过了面试。平时一年四季常服不过八套,穿的要么是羽绒服要么是格子衬衫或t恤。从没穿过西装。

今天出门前森田要他去买身西装来穿,他一开始还不太接受。再加上没有什么时间去认真挑选,现在衣服穿在身上相当不合身。

但齐东海也能理解森田的想法。造就了后来“失落的三十年”的那些日本大企业多少都沾一些古板的风气。即便是技术为导向的哈德森大约也是如此。所以齐东海最终还是决定入乡随俗。

两人谨慎的来到前台受付处说明了来意。化着浓妆身上散发出一股香水味的女性员工拨打了一个内线电话。

几分钟后一位挂着工牌看起来四十多岁的中年上班族快步走上前来迎接二人。

“初次见面,敝姓内藤。”

对方向二人递上了名片。

很显然,这就是前几天寄信到森田电机请求合作的内藤课长。以哈德森和东海软件两家企业的体量差距来说,对方第一次面谈派出一位课长级的人物已经算是给足了面子。

森田掏出了早就准备好的自己的名片与对方交换,齐东海也模仿着森田的做法。这种传统的商务礼仪他此前从未接触过,而森田看起来倒是轻车熟路。

齐东海看着刚刚收到的名片上“内藤正俊”的名字,又看了一眼对方的相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对方耀眼的地中海秃顶。

实在和“正”与“俊”两个字沾不上边。

内藤引导二人朝会谈用的会议室走去。齐东海注意到安装在走廊一侧的迷你火车轨道。一列蒸汽机车模型从对面开来。拐了一个弯钻进“山洞”开进了其他房间。

“这是会长的个人爱好。在北海道本社的模型规模更大。”

内藤注意到了齐东海的目光后特意解释了一下。

日本的株式会社,经营负责人一般是社长,这一职务对应的是其他国家企业的总经理。

而会长对应的是董事长。一般并不直接负责经营。往往是由公司退居二线的创始人或前社长担任。

哈德森的创始人是位铁道迷。当年之所以给自己的公司命名为“哈德森”,这个名字就来自于c62型蒸汽机车的车轮配置方案的昵称。

不仅仅是公司名称。哈德森公司开发的一系列半导体芯片也是以huc62为代号。hu代表哈德森,c62自然也来自那款蒸汽机车。

在办公室里安装铁道的模型自然也是以c62机车的模型为牵引。

除了铁道模型,齐东海的视线还不停的打量着自己经过的那些办公隔间。

这座大楼虽然建成已经有了一些年头,但办公室明显最近才装修过。公司的员工使用着最新锐的硬件设备。美术部门用上了刚刚上市不久的绘图板。即便是并不涉及开发的业务部门不少人使用的也是昂贵的苹果matosh电脑。

各个办公室都有一些身穿粉色连衣裙的女性事务员负责端茶倒水或者文件复印之类的工作。

这种不需要任何专业技能,工作用不了几年就会结婚离职的岗位以几十年后的眼光看来是绝对的冗员。但在泡沫经济时代的日本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