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地火.. > 太原之恋

太原之恋

户,更是在歇斯底里的狂笑中穷奢极侈,迎泽大街两旁的超高建筑群令上海浦东相形见拙,而这条除长安街外全国最宽直的大街则成了终日难见阳光的深谷。有钱和没钱的人怀着梦想和欲望拥入这座城市,立刻忘记了自己是谁和想要什么,只是跌入繁华喧闹的旋涡旋转着,一年转三百六十五圈。

这天,第397次来太原的刘慈欣又到柳巷去买汽油,忽见街上有一位飘逸帅哥,他的长发中那一缕雪白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先写科幻后写奇幻再后来科奇都写的潘大角。被太原的繁荣所吸引,大角抛弃上海移居太原。大刘和大角当初分别处于科幻的硬软两头儿,此时相见不亦乐乎。在一家头脑店(头脑是本地的一种传统美食)酒酣耳热之时,刘慈欣眉飞色舞地说出了自己下一步的宏伟创作计划:计划写一部十卷300万字的科幻史诗,描写200个文明的2000次毁灭和多次因真空衰变而发生的宇宙格式化,最后以整个已知宇宙漏入一个抽水马桶般的超级黑洞结束。大角很受感染,认为两人有合作的可能:同一个史诗构思,刘慈欣写硬的不能再硬的科幻版,面向男读者;大角写软的不能再软的奇幻版,面向mm们。大刘大角一拍即合,立刻抛弃一切俗务投身创作。

在诅咒1.0十岁生日时,它的未日也快到了。vista以后,微软实在难以找到对操作系统频繁升级的理由,这多少延长了诅咒1.0的寿命,但操作系统就像暴发户的老婆,升级总是不可避免的,诅咒1.0代码的兼容性越来越差,很快就将沉入网络海洋的底部,成为死亡的沙子销声匿迹。但正在这时,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it考古学。按说网络世界的历史还不到半个世纪,没什么古可考,仍然有很多怀旧的人热衷此道。it考古主要是发掘那些仍活在网络世界某些犄角旮旯的东西,比如十年来都没有点击过但仍能点开的网页,二十年没有人光顾但仍能注册发贴的bbs等等,这些虚拟古董中,来自“远古”的病毒是it考古学家们最热衷寻找的,如果能找到一个十多年前诞生的仍在网上活着的病毒,就有在天池中发现恐龙一般的感觉。

诅咒1.0被发现了,发现者把病毒的全部代码升级到新的操作系统下,这样就能保证它再存活十年。这人并没有张扬,也许这是为了他(她)所珍爱的这件古董更顺利地存活下去。这就是诅咒2.0。人们把十年前诅咒1.0的创造者叫诅咒始祖,把这个it考古学家叫诅咒升级者。

诅咒2.0在网上出现的那一刻,在太原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垃圾桶旁,大刘和大角正里争抢刚从桶中翻找到的半袋方便面。他们卧薪尝胆五六年,各自写出两部300万字的十卷本科幻和奇幻史诗,书名分别为《三千体》和《九万洲》。两人对这两部巨作充满信心,但找不到出版者,于是一起变卖了包括房子在内的全部家产并预支了所有退休金自费出版,最后,《三千体》和《九万洲》的销量是分别是15本和27本,总数42,科幻迷都知道这是个吉利的数字。在太原举行的同样是自费的隆重签售仪式后,两人就开始了流浪生涯。

太原是一个最适合流浪的城市,在这个穷奢极侈的大都市里,垃圾桶里的食品是取之不尽的,最次也能找到几粒被丢弃的工作丸(见后文)。住的地方也问题不大,太原模仿迪拜,在每一个公交候车亭里都装上了冷暖空调。如果暂时厌倦街头,还可以去救助站呆几天,那里不仅有吃有住,太原久已繁荣的性服务业还响应政府的号召,把每周日定为对弱势群体的性援助日,救助站就是那些来自红灯区的自愿者们开展活动的地方之一。在城市各阶层幸福指数调查中,盲流乞丐位列榜首,所以大刘和大角都后悔没有早些投入这种生活。

两人最惬意的时候是科幻大王编辑部每周一次的请客,一般都是去唐都这样的高级地方。太原的科幻大王杂志深得科幻的精髓,知道这种文学体裁的灵魂就是神奇感和疏离感,而现在高技术幻想已经没有这种感觉了,技术奇迹是最平淡不过的事儿,每天都在发生;倒是低技术具有神奇和疏离感,于是他们创立了幻想未来低技术时代的反浪潮科幻,取得巨大成功,迎来了世界科幻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为了彰显反浪潮科幻的理念,科幻大王编辑部拒绝一切电脑和网络,只接收手写稿件,用铅字排版印刷,还用每匹相当于一辆宝马车的价格买回几十匹蒙古马,并在编辑部旁建设豪华的马厩,杂志社人员出行一律骑着绝对没有上网的骏马,城市某处如果听到得得的清脆马蹄声,那就是sfk的人来了。他们常请刘慈欣和大角吃饭,除了他们以前写过科幻外,还因为虽然他们现在写的科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