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穿清造反 > 649 “没良心炮”轰死威灵顿,联军粮弹断绝

649 “没良心炮”轰死威灵顿,联军粮弹断绝

其中有一个炸药包没有落地就在空中炸了,垂直落点地面圆心 10丈以内,所有人员全部死亡。

威灵顿摔到了堡墙下边,耳鸣,严重眩晕,口吐鲜血,怎么都爬不起来。

相比于摔伤,最致命的伤害是他的内脏被气浪震碎,寿命无多~

头顶再次响起惊雷。

坚固的堡墙呼啦啦垮塌了一段。

……

李郁复刻了没良心炮!

没有人可以承受这样猛烈的爆炸,哪怕蹲在坚固的石壁工事内也摆脱不了死亡的收割。

声如炸雷,气浪如刀。

赫尔松棱堡挨了 13个炸药包,全军士气就崩溃了。

士兵们或投降或逃跑。

连带着附近的岸炮台也一起崩溃了,炮兵们在逃跑之前点燃了火药,算是对沙皇尽忠了。

……

在岸炮台接二连三的剧烈爆炸声中,赫尔松宣告失陷。

海面,吴军战舰溯流而上。

数百万人参与的第聂伯河大会战至此掀开了新的篇章,吴军一把扼住了联军的咽喉,把联军怼到了墙角。

次日下午,

前来增援的 4个步兵师无法过河,吴军战舰炮击封锁河面。

所有人大惊失色。

……

各方都在抢时间!

海军严令所有所有奥斯曼士兵不眠不休,抢修赫尔松棱堡。

同时,一边派船向吴皇请求援兵,从亚速海沿岸抽调精锐进驻赫尔松。一边要求塞利姆苏丹从海上解决赫尔松的后勤物资,主要是军粮、煤炭。

联军也傻了。

这次,三位年轻的国王立即达成了一致。

抽调 30万军队从第聂伯罗彼得洛夫斯科渡河,从西岸进攻赫尔松,必须夺回赫尔松。

……

亚速海东岸。

无数人在忙着砍伐树木,拖到海边造船。

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能漂起来就行!

能用 1个月不沉就超过泰坦尼克号十倍!能用 2个月那就是诺亚方舟啊啊啊!

因为许诺赐予高加索地区,蒙古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驱使当地人疯狂砍树,不眠不休,不服就车轮放倒~

随军工匠在海边指挥那些半吊子该怎么做,怎么做。

蒸汽船牵引驳船,拖着黑烟通过刻赤海峡,进入黑海,进入第聂伯河,卸下士兵和物资。

吴军的调度能力堪称一绝。

就地取材,就地调配。

感谢大自然的赠予:煤炭、木材、奴工。

船队绕过了中间的克里木半岛守军,暂时没空搭理他们。海陆封锁之后,半岛就是守军的巨大坟场。

……

海运终究是快人一步。

半个月后,吴军将 2万人布置到了赫赫尔松防线,联军才姗姗来迟。

没办法~

夏季道路糟糕,泥翻地。

联军想夺取赫尔松,就必须带上足够数量足够口径的大炮。轻步兵突进是没有意义的,没有大炮怎么攻城??

当时间进入 10月份时。

战局陡转直下。

吴军蒸汽战舰开始上溯,在第聂伯罗彼得洛夫斯科河段击毁所有浮桥,切断了两岸联系。

然后,继续沿河北上,把基*附近的浮桥也炸了。

……

欧洲震惊。

一名在现场目睹了战况的记者花 3枚金币购买了一匹骏马,飞马返回柏林。

次日上午,

报纸加急头版刊印:突发!数百万士兵被困第聂河东岸!

午后,柏林当局查封报社。

将报社上下一网打尽,宣布这名从前线返回的记者为普奸,判处绞刑。

次日,

所有报纸重新报道:

联军数百万将士在前线鏖战,战况平稳,或在圣诞节前班师!

……

一切依旧歌舞升平。

维也纳、柏林、伦敦,生活依旧是平静而有序的,只是众多男丁都上了战场,城镇显得有些冷清。

街道来往皆妇孺、老人。

仅仅数日后,最新的征兵报道又贴出来了。

这一次,把年龄下限放宽到了 13岁,上限抬高到了 60岁。

……

各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