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太平令 > 第457章 乱世的千万两白银(求月票)

第457章 乱世的千万两白银(求月票)

,萧绍辉看着第一批拨过来的金银的时候,欣喜不已,而南翰文看到这个数字之后,却陷入了沉默。

萧绍辉清点完后欣喜道:「二百八十七万两白银。」

「第一次就给这样多吗?!」

南翰文却在看到这些批文的时候,一时恍惚,他忽而脸上露出一种了不敢置信,一种荒谬的惨笑,那种极端无能为力的感觉,混合着痛恨,不甘的感觉,让他竟是笑出声来。

他难得见到陈鼎业的那一次,陈鼎业说了的。

是一千万两。

南翰文看着这信笺上的一个个官印,恍惚。

难道,不可能———

此刻是国家存亡之间,此刻是天下大变之几时。

不可能,不可能··—

他们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还在中饱私囊。

不可能·—...!

他想到了之前看到的那些衮衮诸公。

皆是忧国忧民之状,脸上都是一种紧绷着的担忧,谈论起来此刻的局势,也都有自己的看法,那些往日里儒雅的人们,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却都拧成了一股绳子。

甚至于会放下了往日的气度,在宫殿当中,大声吵闹起来。

可谓是为国家操劳忧心至此,

都觉得,此刻是一定要尝试去遏制住秦王的。

秦王少年英豪,烈烈之气,不能够在战场之上,和他争锋,只有徐缓而为之,百炼钢亦可以化作绕指柔,如此腐蚀其心中的豪雄之气。

每一个官员都是那样的诚恳,认真,都是带着忧国忧民的神色,眉毛都皱起来了,都被此刻天下的局势所震动,也都是发自于内心的着急,和为了大陈的考虑。

但是!

一千万两,变成了二百八十七万两。

南翰文的脑子一片空白。

人心是极端复杂的。

南翰文心中处于挣扎的状态,他既忠诚于自己所成长的故土,却又向往着秦王所看到的世界,他不愿意去背弃陈国,却也不想要和秦王为敌,只能够遵照陈鼎业的命令。

任由自己像是一条帆船一样,在这乱世汹涌的理念和浪潮里,在那相对的立场当中翻涌,只能把自己的心按下去,如同一枚棋子一样,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但是人毕竟不是棋子。

各种念想各种情绪都在他的心中涌动着,挣扎着,整夜整夜里面都睡不着觉,偶尔睡着了,也是被各种纷乱的梦所侵占,支离破碎,循环无端的画面不断浮现出来。

时而又回到了年少时候的陈国,在大陈江州城的道路上慢慢走着,见文化鼎盛,见人来人往,皇家威仪,时而又在耳畔听到了锐利的破空声。

三枚箭矢撕裂往日的温情,回过头来,一身黑衣玉簪的秦王握着弓,站在百姓那里,平静注视着自己,张开口,嘴唇开合,似乎是在说什麽。

每每到这个时候,南翰文就会忽然惊醒,猛地坐起来。

天边其实还黑着,隐隐然可以看到散乱的晨星。

南翰文大口喘息,再也睡不着了。

他有对着光明未来之梦的渴望。

却也有对于家国的担忧。

当看到这种事情出现的时候,他仍旧被一种巨大的,无端的荒谬感充塞了,

南翰文紧了手掌的信笺,忽而愤怒,明明已经是五十岁出头的年纪,文官。

却忽而一下把年轻的萧绍辉推开。

南翰文大步奔出去了,骑乘了骏马神驹一路疾驰,数日时间,风尘仆仆地回到了陈国当中,顾不得回家,顾不得休养,先是去拜见了负责此事的右相。

右相冯玉凝庄严肃穆,是世家子弟,十三岁即出口文章,针砭时弊,名动天下已一甲子有馀,当年澹台宪明来到这里的时候,远不如冯玉凝的声望。

这位右相本来都已经辞官归隐,安享田园。

后来因为薛道勇踏上了朝堂,这些个文武百官就又想到了他,千辛万苦地将这位归隐的老人带来,制衡薛道勇的存在。

南翰文见到他的时候,右相穿着一身朴素的衣裳,素来是有风骨的,南翰文前去的时候,这位右相还在翻看公文,见南翰文回来的时候,一脸惊。

连忙要人前去取出衣裳给南翰文换上。

同时把住了南翰文的手臂,担忧道:「翰文啊,你如今不是在江南十八州里面,负责对秦之计吗?为何突然回来,可是那里又出现了什麽变故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