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下文学 > 道途孤城:少年将军与北戎之谜 > 第19章 泰然蓝微议天下

第19章 泰然蓝微议天下

穆蓝微从未有过离开西梁龙椅的念头。过去没有,现在和未来也不会。

“如今的十九国各怀鬼胎,表面臣服于我,暗地里却玩弄权谋,干尽卑劣勾当。各国税收逃避严重,当年叛乱的桡唐和中都府又蠢蠢欲动。我明白他们认为我穆蓝微已无当年的锐气,但西梁城自古以来都是威武不屈,怎能容忍这些鼠辈小国嚣张跋扈!”

涂山伯庸附议道:“微臣赞同,这些年游历北方各国,发现武林势力的渗透日益显着。各诸侯国纷纷拉拢八方十门作为谋士,助其建立宗派,山门林立,宗族繁盛,自然而然效忠于封国。久而久之,形势如龙盘虎踞,势力膨胀的迹象昭然若揭。”

提及八方十门,涂山伯庸的目光不经意地掠过李岸然。李岸然沉默不语,握着刀柄,穆蓝轻轻摇头,又是一阵轻咳:“这是潮流,无法阻挡,不容抗拒,更不能逆流而上!”

李岸然凝视着江山图,低沉地说:“江湖如江河湖海,依山而生,自然需要靠山。有诸侯庇护,便能直上云霄,无依无靠,只能落草为寇,自立为王,这是世人皆知的规则。”

这时,他的目光柔和下来,望向穆蓝:“当年,李某与众刀门弟子被张太白逐出北境,过右江,越苍梧,来到南戎州,多亏永贞老友的收留,才能在南戎州立足。所以,若说这种风气起源于何处,当属西梁无疑!”

涂山伯庸了解这段往事,便不再多言。穆蓝看着李岸然,眼神深邃,嘴角微动,似乎带着一丝怒意:“所以,西梁对你、对刀门有恩,你必须报答这份大恩大德!”

李岸然向前一拜,双手合十:“理所当然,若非感恩图报之人,李某今日也不会涉足这孤寂之地。长临镖局改组后,镖门脱离西梁,迁至兰陵,山门退出江湖,隐居岭南,道门在中都府崭露头角,魁门在北戎州渐渐淡出。”

他突然停顿,眼神瞬间变得锋利如剑:“剑门在太京州根基深厚,儒门在东陈州声名赫赫。峨眉在桡唐国备受尊崇,fomen在九江州建立起小西天。再加上李某在南戎州新开的刀门,如今八方十门已与政界交融,江湖与庙堂的界限模糊不清,混乱不堪!”

提及剑门和张太白,李岸然的神情变得复杂。一贯傲气的他竟流露出一丝胆怯,穆蓝明白他的心思,不愿在刀剑两门的恩怨上纠缠,于是转移话题。

“本王并不认为当年的镖改是错误,更何况镖门的存在本身就是错误。若本王仍年轻二十载,依旧会阻止它加入十门之列!”

涂山伯庸回应:“当初中都府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令敖嵩真人带领道门弟子墨林列国。实则与镖门一样,走的是叛逆之路,世间唯有西梁城才能独树一帜!”

说完,他微微低头,向李岸然行礼:“如今武林涉足朝廷之事日益严重,新的联盟战争预兆初现。陛下召你进宫,你心里清楚原因。身为一门之主,今日就表明你的立场。犹豫不决,非君子所为,难以踏入西梁朝廷!”

“哐——啷”

言罢,李岸然拾起地上的第二柄刀。他肩扛双刀立于大殿,脊背挺直,目光如冰凝视涂山伯庸。涂山伯庸不敢再言,侧目瞥向穆蓝微。穆蓝微冷笑,与李岸然对峙片刻。

僵持未久,李岸然启唇:“天下皆以利为先,此言放诸四海皆准。你对李某有恩,报答自是应当。只要不损害刀门利益,我可答应你三个请求。如此,你九泉之下也可安息,不必再向李某索求恩情。”

穆蓝微闻言,面色稍霁:“既是故友如此言,本王也不再赘言。故友可知,本王膝下有四子,长子青候在军中居高位,统帅西梁黑军,又有公孙将军为后盾,是我最放心的一个。”

“次子怀北,举止无礼,更名念花,此事暂且不论。此子心系北安,但行事过于激进,经验不足又自负才情,与青候在朝堂上多有冲突,若我离世,还请故友多加关照。”

“青候天资过人,若故友不嫌弃,可收为门徒。怀北一事,还请故友多加劝导,用兵之事,切勿急于求成。”

李岸然闻言,微露惊讶,轻轻点头:“李某从未见过穆蓝微如此谦和。此事我可应允,无碍。还有两事,你继续。”

“本王便恭敬不如从命了。本王第三子,女儿身,名为念安。虽聪慧过人,却偏爱戎装驰马。若她日后欲随青候征战,还请故友阻止。青候尊师重道,为人忠厚。若收为弟子,他必对你恭敬有加。”

李岸然淡笑:“自然没问题,第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