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华不放眼里,京师这样的温柔富贵乡,说放下就放下?
那他,不就成了太子的唯一人选了吗?
皇上要立李嘉断不会允“太子”远离政治中心。
李嘉真如外祖所说,不可能被立为太子!
狂喜之下,他哪会注意到皇上锐利的眼睛正紧盯着他?
秦凤药按计划将要被除掉。
一大早,几个好消息接踵而至,他几乎笑出声来。
脸上仍装做严肃安慰皇上,“父皇切切注意龙体,儿子们盼着皇上福寿安康。”
“好了,去送送你弟弟吧。”
李瑞起身,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出英武殿。
李瑕的眼神带着惋惜一直目送他走得不见人影。
东厢房闪出一人,正是带着病容的凤药。
“皇上都瞧见了吧。”
……
明玉连夜回宫,把李瑞再次逼她动手告诉凤药。
凤药毫不犹豫将这些日子查出的线索和资料整理好,带着它们直奔英武殿。
皇上宿在殿后的寝宫。
那些书信,经她一而再,再而三的细致阅读。
又找来对书法颇有研究的行家来对比。
得出两个结论,先是字体,出自两组人之手。
把所有信件分开,按事件排列,分成几批。
之后又追踪信件上出现的人名、地名等线索。
终于弄清楚,信件并非全来自李慎。
另一组人与李慎无关。
那一堆信件是有人特意放进东宫书房,搜宫时,书房是重点,所以将所有信件放在一起,全部拿回来。
理所当然地当成全是太子与自己属下来往。
而且用密码书写的信件只提及分为两份信件中其中一份所涉及的事件——
招兵买马,直反京师。
涉及杀死督粮官的事件,发生在谋反之前,而且直接会要皇上的命。
还涉及几万大周军队生死和大周的胜败。
这么大的事,直接书信往来,并没用密码字去写,完全不合常理
这些细节,其实不难发现。
只是人一旦先入为主认定一切都是太子主使,不免由着这样的思维主导自己的行为。
皇上听了凤药汇报,夜半再次提审李慎。
他咬死否认自己要饿死皇上,杀掉劳伯英。
太子辩驳道,“左右都是死罪,一条是死百条也是死,真是儿臣做的,儿臣认,但想儿臣替人背黑锅,儿臣抵死不愿,求万岁彻查。”
“我看,问问袁真可能会得到更多信息。”
当下,又着人将袁真召来。
袁真穿着松垮的长裙,一看就是临时从被窝里被人拉出来。
她交代说,太子对书房十分谨慎。
太子妃管事时,派人几班值守,不可能由人暗中潜入栽赃太子。
更大可能是太子自己把人带入的。
“太子妃被太子关起来后,值守侍卫倒是被撤了,但东宫之人都知道这地方不能随便进,不过……”
她皱着眉,意识到自己的供述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说!不必顾虑,但凡你说的有用,朕便赫了你的罪过。”
“是。”她不再犹豫,“三爷时常来找太子,两人关在书房中嘀嘀咕咕,不知说些什么。”
“其他就是太子的门客幕僚了。”
“太子见大臣几乎不在东宫,他说人多眼杂,私下见面不好。”
袁真的话将皇上的猜测落到实处。
这些信件应该是李瑞放入太子书房的。